神经麻痹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帕金森病临床表现与病因 [复制链接]

1#

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

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paralysisagitans),由英国医师JamesParkinson(年)首先描述,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等.

流行病学

本病多为中年以后发病,50岁以后较多,男性多于女性

我国进行的一项北京、西安、上海三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7%。

帕金森病的病理改变

选择性黑质多巴胺神经元丧失(50-70%);

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80-99%);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成正比;

路易氏(Lewy)小体:含大量突触核蛋白;

帕金森病的病理改变

一、年龄因素——神经系统老化

本病主要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0岁以前很少发病,65岁以上发病明显增多,提示年龄因素可能与发病有关。

“正常的老化”不会导致PD,因而年龄因素只是一个促进因素。

60岁时,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总量不足30%,纹状体内多巴胺递质含量减少不超过50%。

只有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减少达60%,纹状体多巴胺含量减少达80%才会产生运动障碍。

二、环境因素

MPTP:自行合成的一种海洛因毒品中的副产品,即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已发现环境中与MPTP分子结构相类似的工业或农业毒素如某些除草剂、杀虫剂、鱼藤酮等化合物可能与帕金森病的病因有关。现有较多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长期接触或生活在上述相关环境者帕金森病发病率高,而吸烟、饮茶、喝咖啡者发病率低。

三、遗传因素

帕金森病相关基因的研究中已经发现20多个基因突变位点同帕金森病相关。但遗传性帕金森病只占帕金森病总体发病率的10%左右。

环境与遗传体质等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发病

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缺陷

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异常

泛素-蛋白酶体功能异常: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可选择性降解细胞内的蛋白质。

免疫学异常

帕金森病的临床特征(运动症状)

帕金森病早期症状

运动迟缓/运动减少/运动不能、静止性震颤、肌强直

帕金森病中晚期症状

姿势平衡障碍、冻结步

运动迟缓

随意动作缓慢及减少,启动困难

表情肌活动少:双眼瞬目减少,面具脸

口咽部活动困难:流涎,说话犹豫、语调低平及构音障碍

手指精细动作(系扣纽、鞋带等)困难,小写症

做连续性动作困难,不能同时做多个动作:起床、翻身、步行、变换方向等运动迟缓

静止性震颤

拇指与食指“搓丸样”动作,节律4-6Hz,安静时出现,随意运动减轻或停止,紧张时加剧,入睡后消失。

常为首发症状,一侧上肢远端(手指)开始,逐渐扩展到同侧下肢及对侧肢体,下颌、唇、舌及头部最后受累。

部分患者可合并姿势性震颤。

肌强直

肢体肌张力增高表现

可以屈肌与伸肌同时受累,被动运动关节阻力始终增高,似弯曲软铅管,称为“铅管样强直”

若伴震颤,检查时感觉均匀阻力有断续停顿,似转动齿轮,称为“齿轮样强直”

帕金森病的临床特征(非运动症状)

精神症状:抑郁,焦虑,认知障碍,幻觉

睡眠障碍:失眠、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异常(RBD)、白天过度嗜睡(EDS)

自主神经症状:便秘,体位性低血压,多汗,性功能障碍,排尿障碍,流涎

感觉障碍:麻木,疼痛,痉挛,不安腿综合征,嗅觉障碍

修订的帕金森病Hoehn-Yahr分级

分级临床表现

0级无症状1级单侧疾病1.5级单侧+躯干受累2级双侧疾病,无平衡障碍2.5级轻微双侧疾病,后拉试验可恢复3级轻至中度双侧疾病,某种姿势不稳,独立生活4级严重残疾,仍可独自行走或站立5级无帮助时只能坐轮椅或卧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