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麻痹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艾灸调理方法 [复制链接]

1#
北京如何治疗白癜风 http://www.sjqbdf.com/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艾灸调理方法

艾灸培训教学中心

丰富经验

新颖教学

优质师资

报名正式开启

免费试听

(一)概述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亦称面瘫”俗称“吊线风",“歪嘴病”。

多为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的面神经炎所引起的面部肌肉运动障碍。本病病因复杂,迄今尚未完全阐明。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20~40岁者居多。临床主要表现为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眼裂大,眼睑不能闭合,流泪,鼻唇沟变平坦,口角下垂,流涎,不能皱额蹙眉,额纹消失,鼓腮漏气,示齿困难,口腔齿颊间常有食物存积等,部分病人耳下或乳突部有疼痛感。本病发病突然,麻痹多为一~侧性。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口眼锅斜”、“口僻”等病症范畴。多因风寒之邪侵袭面部经络,致使经络阻滞,营卫失调,气血不和,经脉失养而为病。灸法治疗该病,以温经散寒、祛风通络、养血和营为主,多取阳明经、厥阴经及少阳经腧穴。

(二)选用穴位

主穴:风池、颊车、地仓、颧醪、四白、阳白、合谷、阿是穴。

配穴:太阳、下关,听会、翳风、迎香、足三里、太冲、内庭、外关等。

(三)灸治方法

1.艾卷温和灸

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每次施灸5~15分钟,每日灸治1~2次,5~7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1~2天。

2.艾卷雀啄灸

选用穴位、灸治时间及疗程可参照上法。

3.艾炷隔姜灸

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每次施灸3~7壮,艾炷如枣核或蚕豆大,每日1或隔日灸治1次,5-7次为1疗程。

4.艾炷隔蒜灸

选用穴位、施灸壮数及疗程参照艾炷隔姜灸。

5.艾炷隔蒜泥灸

将鲜大蒜捣如泥状,取蒜泥少许涂于穴位上(穴位处头发须剃去),上置艾炷施灸。每次选用2~3个穴位,每穴每次施灸1壮,艾炷如黄豆大(艾炷内可掺入少许麝香),灸后局部有胀痛感,不经处理即可消失。

6.针上加灸

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穴每次施灸1~2壮,或5~15分钟,每日或隔日灸治1次,5~7次为1疗程。

7.苇管器灸

每次施灸3~9壮,每日或隔日灸治1次,10次为1疗程。

8.蛋壳苇管器灸

艾团制法:先取纯净细软艾绒30克,然后将巴豆皮0.6克,白附子0.3克,香白芷0.6克,生川鸟0.6克,苏薄荷0.6克,炙全虫0.3克,细辛0.6克,炙蜈蚣0.3克,共研细末,均匀撒于艾绒之中。最后将艾绒等分7份,制成艾团备用(以上为1次用量)。灸器制法:先取空鸡蛋壳1个,将蛋壳之上方小头处打去1/4.另在蛋壳侧面打如毛笔杆粗细的小孔1个。再取长约13.3厘米,两端开口的芦苇管1根(如毛笔杆粗细),将苇管一端插入孔中,四周用薄纸密封,勿令漏气。待干后即可用。灸治时嘱患者取健侧卧位,患侧向上,然后将“灸器”(苇管的一端)轻轻插入患侧的耳内,再将1个艾团放入蛋壳中点燃施灸,施灸过程中医者可用1根苇管徐徐吹动艾火,使其燃烧,并使烟和热气窜入耳内,如此连续施灸7个艾团即可。间日治疗1次。

9.蓖麻仁敷灸

取鲜蓖麻子仁10枚,捣如膏状,加生姜汁适量调如糊膏状,摊于油纸中央,敷于患侧面颊部,胶布固定。每日敷灸l次,每次敷灸7~10个小时。

10.蓖麻仁朱砂敷灸取蓖麻仁50克,捣碎,然后加朱砂2克,捣如膏状,制成梧桐子大药丸,上述药量可制粒,密贮备用。敷灸时每次选用患侧2~3个穴位,每穴贴1丸,用小块胶布(或伤湿膏)固定。每日敷灸]次。多选用面部患侧穴位。

11.蓖麻仁松香(牵正膏)敷灸

将蓖麻仁10克,松香30克,分别断为细末,备用。取净水毫升煮佛后,倒入蓖麻仁细末,煮5分钟后,入松香,小火煮3~4分钟,倒入已备好之冷水盆中(水1毫升),埝成收膏。切成块状(约3克)备用。敷灸时先取药块1个,用热水烫软后,摊于小圆布上,敷贴于患侧下关或颊车穴上,胶布固定,每5天换敷1次。

12.马钱子敷灸

取马钱子适量,研为细末,贮瓶备用。敷灸时取药粉0.2克(每个穴用量),撒于消炎镇痛膏(或胶布)中央,敷于面部患侧穴位上,每次敷贴5天,至痊愈。

13.鹅不食草敷灸

取干鹅不食草9克,研为细末,用凡士林调如软膏状,备用。敷灸时将软膏均匀摊于纱布(或油纸)中央,再取新鲜鹅不食草16克捣烂如糊状,摊于软膏上,敷于患侧面颊部,两天敷贴1次。

14.复方川乌敷灸

取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威灵仙、白及、全虫、僵蚕、陈皮各等分,共研细末,密贮备用。敷灸时取药末15克,用生姜汁适量调如糊膏状,摊于油纸(或塑料布)中央,敷于患侧面部,胶布固定。每次敷灸3~5天换药1次。

15.鲜姜泥敷灸

取新鲜生姜适量,捣如泥糊状,备用。敷灸前先用三梭针于印堂穴点刺出血,再取蚕豆大鲜姜泥1团,敷贴于点刺之穴位上,10-15分钟,患者面部有发热感时,即可将美泥去掉,隔3日治疗1次。适于风寒型初期患者。

16.天南星敷灸

取天南星适量,研为细末,贮瓶备用。敷灸时取药粉10克,加生姜汁适量调成膏状,摊于油纸(或塑料布)中央,敷于患侧面部,胶布固定。每3天换药1次。

17.芥末糊敷灸(即针挑加芥末糊外敷法)先用30%硼酸水(食盐水亦可)含漱口腔后,于麻痹侧内始线上,相当于第2白齿及其前后各0.3~0.5厘米处3个挑刺点,及此3点上下各0.5~1厘米平行线上各3点,由浅而深地每点雀啄挑刺10~30次,深度可达黏膜下,挑刺出血后漱口。然后取芥末面20~30克,以温水适量调成糊膏状,摊于纱布(或油纸)中央,厚约0.5厘米,敷于麻痹侧地仓、下关及颊车穴之间,胶布固定。视病人面部感受情况,敷数小时至数天后取下。敷灸l次不愈,可于3周后进行第2次治疗。如局部起水泡,可按烫伤处理。如局部皮肤色素沉着,数天后可自行消退。

18.皂角敷灸

将皂角克,田三七30克,共研极细末,混匀,贮瓶备用。敷灸时每次取2汤匙药末放入铜勺内,加米醋适量调如稀糊状,放于文火上熬成膏,摊于布上,趁温敷于患侧。每次敷灸3~7天揭去药,不愈可贴第2次。

19.鳝鱼血敷灸

取活鳝鱼1~2条,麝香少许,备用。先于健侧口角外约1寸处局部常规消毒,再用三棱针迅速点刺出血(或用三棱针挑刺),将麝香少许放入刺破口内。然后用刀迅速将鳝鱼头割去,将鱼身的断端,立即对紧刺破口处片刻,再取净白纸一小块,用鱼血浸湿,紧紧敷贴在挑刺口上,最后以鱼血涂纸上一遍即可。-般5~7天治疗1次。

(四)经验辑要

临床应用一:据李志明等报道,采用苇管器灸耳道治疗本病61例,取得定效果。本组病例中,男31例,女20例;年龄最大者65岁,最小者2岁,左侧20例,右侧31例;病程最长者6年,最短者1天;强度一时间曲线检查,无失神经支配者l例,部分失神经支配者8例,重度完全失神经支配者1例。均按苇管器灸耳道法操作,每次施灸3~9壮,10次为1疗程。

治疗结果:本组病例灸治后,治愈(症状完全消失,面部表情肌完全恢复正常)33例;显效(症状明显好转,面部表情肌有显著改善)8例;好转(症状及面部表情肌有好转)9例;无效(经治疗5次后症状及面部表情肌无改善)l例。总有效率为98%,治愈率为64.7%。本组10例强度一时间曲线检查患者,无失神经支配者1例,28天治愈:部分失神经支配者8例,6例治愈,3例好转,治愈天数平均为54天:重度完全失神经支配者1例,经治疗54天无效。

病案举例:姜xx,男,49岁。主诉:右侧口眼喝斜4天,经注射维生素B1.无明显效果,于年8月17日由香港来京治疗。检查:发育及营养中等,脉沉细,舌苔薄黄。右侧抬眉、皱额、鼓腮、耸鼻不能,右眼不能闭合,眼裂0.6厘米,鼻唇沟浅,血压/80毫米汞柱(16.0/10.7千帕),心肺(-)。诊断:右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诊为中风在络。强度一时间曲线检查为右面神经部分失神经支配。治宜温通经络,祛风散寒。用苇管灸7壮,共灸23次,历时33天,以上症状完全消失而愈。(李志明,等苇管器灸耳道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观察.中医杂志,,12:47.)

临床应用二:据刘冠军报道,采用蛋壳苇管器灸(熏药疗法)治疗本病取得较好效果。

病案举例:王xx,男,40岁,工人。主诉:某日在矿井内工作,午休吃饭时出汗后卧睡当风,醒后即觉右侧面部迟滞麻木。归家对镜,发现右目下垂,不能正常闭合,口角斜向左侧,面部表情消失,医院治疗。经内服、外涂、针灸等疗法施治月余,效果不显。检查:发育营养良好,体温正常,脉沉缓,舌苔正常,血压/90毫米汞柱(18.7/12.0千帕),右侧面部呈弛缓状态,右目睑闭合不全,皱纹消失,口唇向左侧喝斜,漱口漏水,语言稍受影响,面部表情消失,心肺未见异常。采用熏药疗法(蛋壳苇管器灸),隔日治疗1次,每次7壮。在每次薰灸过程中患者稍有微汗,施灸4次后诸症消失而愈。(刘冠军,面瘫的薰药疗法.上海中医药杂志,.5:36.)

临床应用三:据李志明等报道,应用针上加灸(针柄上燃艾)治疗本病例,效果较好。本组病例中,男例,女67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1.5岁,以青壮年居多;左侧84例,右侧84例,双侧2例;病程最长29年,最短半天,多数在半月以内,强度一时间曲线检查15例,无失神经支配者3例,部分失神经支配者11例,完全失神经支配者1例。

治疗方法:主穴:下关、颊车、地仓、太阳、颧膠、四白、攒竹、风池、合谷(健侧);配穴:迎香、阳白、人中、承浆、牵正。每次选用5~7穴,上述穴位交替应用。均按针上加灸法操作。针刺手法采用平补平泻,手法不宜过重,以防出现痉挛。在留针过程中,用约3.3厘米长的艾卷套在下关和颧醪穴的针柄上,点燃施灸。每次1~2壮,以施灸处皮肤红润为佳。早期病例每日针灸l次,持续6~7天,病情好转后可隔日针灸1次,12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2~3天。为了观察本法治疗效果,在门诊随即分配观察与针刺法和激光穴位照射的对比治疗。

治疗结果:本组病例用针上加灸治疗后,痊愈者例,显效21例,好转18例,无效2例,治愈率占了5.88%,总有效率为98.82%。作者指出,病程愈短,则治疗效果愈好,病程在半月以内者较半月以上者疗效高,经统计学处理,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治疗次数在30次以内者治愈率高,31次以上者较差,经统计学处理,P0.;强度-时间曲线检查表明,无失神经支配者疗效好,恢复时间短,部分失神经支配者次之,重度完全失神经支配者效果最差;针上加灸组与针刺组、激光穴位照射组比较,针上加灸组比其它两组治愈率为高,经统计学处理P0.,有显著性差异。(李志明,等,针柄上燃艾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例疗效观察.中国针灸,,5:9.)

临床应用四:据凌建荣报道,采用艾炷隔蒜泥灸治疗本病10余例,疗效较好。选用穴位为经外奇穴,共为3个穴位。取穴方法1)以稻秆量患者大陵穴至中冲穴之长度,再以此长度从素醪穴向上量,入发际稻秆尽处为第1穴;(2)以第1穴下1寸(同身寸)为第2穴;(3)以稻秆量患者中指长度,以此长度从耳后砧骨上向上量,秆心尽处为第3穴。以上3穴均按艾炷隔蒜泥灸法各灸l壮,左蜗灸右,右蜗灸左。作者认为,病程不满10天者疗效尤佳,在半年以内者疗效次之,唯年深月久者无效。凡因脑溢血而致之面瘫,禁用此法。

病案举例:方xx,男,41岁,农民。某日早晨,患者自觉左面部冷膘发麻,揽镜自照,口眼竟已喝斜,至中午口水淋漓,不能自主,吸烟也不能用力,3日后即来就诊。诊其关脉滑大而弦,舌苔白腻,体温正常。按上法灸奇穴3穴,并处方内服药,3日后即愈。(凌建荣颜而神经麻痹经外奇穴经验灸法浙江中医杂志,,9:.)

临床应用五:据冯立毅报道,应用蓖麻仁朱砂敷灸本病7例,选用穴位听宫、颊车(均患侧),每日敷贴次,每次每穴各1丸。本组7例患者均获治愈。其中最短敷灸1天,最长41天。在敷灸过程中,如遇局部出现皮疹,稍停两天,即可自行消退。

病案举例:仇xx,男,18岁,农民。患者年8月23日晨突然发现左侧面部麻木,嘴角向左蜗斜。医院针灸治疗未见好转。于10月1日就诊,当时左侧眼裂扩大,眼睑不能全闭合,笑时嘴角明显右斜,配给歪嘴风丸14粒,点好穴位告知患者自己贴敷。10月5日复诊,左眼已能全闭,笑时未见嘴角右斜,继续观察病已痊愈。(冯立毅.歪嘴风丸穴位贴敷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浙江中医药杂志,,2:40.)编者采用上法治疗本病50例,亦取得-定效果。选用穴位为听宫、翳风、颊车、阳白、颧缪。每次选患侧2个穴位,每穴敷贴1丸,每日换敷1次,上穴交替使用。本组病例病程在3天以内未用过其他疗法的16例,全部治愈;病程在1个月以内用过针灸而改用本法者33例,其中治愈20例,显效4例,好转7例,无效2例;病程在1个月以上者2例,未见明显效果。总治愈率为70%。本组病例中,有12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耳痛或耳后痛,敷灸听宫、翳风穴3~5天后疼痛消失。

临床应用六:据吴素平报道,采用芥末糊敷灸(即针挑加芥末糊外敷法)治疗本病例,结果痊愈79例,好转22例,无效11例。治愈率占70.5%,总有效率为90.2%。(吴素平.针桃和芥易治疗面神经麻痹例.中华理疗杂志,,6(2):.)

据刘庆坤等报道,济南部队政治部门诊部采用上法治疗本病10,余例,治愈率达93%,总有效率为98.8%。(刘庆坤,等。济南部队政治部门诊部三十年来治疗万例面神经麻痹患者.健康报,:1:31.)

(五)参考资料

1.卒中风口喝,以苇筒长五寸,以一头刺耳孔中,四畔以面密塞,勿令泄气,一头内大豆一颗,并艾烧之令燃,灸七壮差。患右灸左,患左灸右。(《千金方》)

2.治中风口锅,巴豆七枚,去皮烂研,蜗左涂右手心,蜗右涂左手心,仍以暖水盏,安向手心,须臾即便正,洗去药,并频抽掣中指。

千金方治中风,面目相引,偏喝牙车急,舌不可转,桂心以酒煮取汁,故布蘸(揄)病上,当即正,左蜗(撺)右,右锅(擒)左,常用大效。

外台秘要治卒中风口锅,皂角五两,去皮为末,三年大醋和,右蜗涂左,左喝涂右,干又傅(敷)之,差。又方,灸脐中,百壮也。

又方,灸鼻人中,三壮也。

又方,灸其唇下宛宛中,承浆穴十壮,大效矣。(《肘后备急方》)

3.地仓治偏风口锅,目不得闭,失暗不语,饮食不收,水浆漏落,酮动不止,病左治右,病右日可灸二七壮,重者七七壮,艾娃如租钗脚大。艾娃若大,口转明,却灸承浆七七壮即愈。承浆,疗偏风口....日可灸比壮,至七七壮止,灸即血脉通宣,其风应时立愈,其支娃不用大。(《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4.贼风入耳,口眼歪斜,随左右灸地仓穴五十壮,或二七t。((扁鹊心$5》

5.口眼蜗斜,听会、颊车、地仓,喝向右者灸左,喝左灸右,艾炷如麦粒大,各灸二七壮。(《针灸资生经》)

6.中风蜗斜,用瓜蒌绞汁,和大麦面作饼,炙热熨之,正便止,勿令太过。(《本草纲目》)

7.治中风,口眼蜗斜,听会二穴,在耳前陷中,动脉宛宛中,张口得之;颊车二穴,在耳下二韭叶陷中;地仓二穴,在口吻旁四分外,近下有脉微微动者是。上三穴左患灸右,右患灸左。(《古今医统》)

8.灸口眼歪斜,听会、客主人俱灸;眼颊车、地仓、承浆俱灸;口合谷。(《景岳全书》)

9.颖长吏病口眼蜗邪(斜),张疗之,目之斜灸以承泣,口之蜗灸以地仓,俱效。苟不效者,当灸人迎。夹气虚风入而为偏,上不得出,下不得泻,真气为风邪所陷,故宜灸,内经日陷下则灸之,正谓此也,所以立愈。(《续名医类案》)

10.口眼喝斜,颊车、地仓、水沟、承浆、听会、合谷。凡口喝向右者,是左脉中风而缓也,宜灸左喝陷中二七壮:喝向左者,是右脉中风而缓也,宜灸右喝陷中二七壮,炷如麦粒。((神灸经纶》)

11.口眼喝斜,合谷、地仓、承浆、大迎、下三里、间使,灸三七壮。偏风口锅,间使左取右,右取左,灸三七壮立差,神效。灸后令患人吹火,则乃知口正,此其验也。(《针灸集成》)

12.口眼歪斜,巴豆三粒,麝香三分共研,将热水两钟,药藏钟底放手心,右斜放左手心,左斜放右手心。(《串雅外编》)

(六)补充说明

灸法治疗本病历史悠久,且有丰富经验,临床效果较好。近年来有关报道也比较多,其治愈率多在64%~93%之间,总有效率在96%左右。一般认为对因风寒所致者效果较好,对中耳炎等所引起者疗效较差。早期治疗对本病有重要意义,半个月以内接受灸治者,治愈率高。临床上之所以出现治愈率的较大差别,与病例的选择,灸治方法,选用穴位,疗程及操作技术等因素有密切关系。灸法治疗多选用患侧局部腧穴。面部施灸时艾炷不宜过大,壮数不宜过多。如灸后局部起泡,按外科常规处理,谨防感染。

灸治时可采用一一种方法,也可2~3种方法同用。治疗后面部谨防当风受凉。本病一般虽可自愈,但经灸治后,可加速痊愈,后遗症明显减少。

欢迎
  臧教授艾灸研发团队,在臧老师的坚强领导下,走韩国下日本,走遍了祖国大地。臧教授五十年的心血终于没有白费,换来了今天的胜利成果。


  颐顶堂企业研发、生产出了高质量的艾炎产品、艾灸设备,总结出了一整套系统、成熟的艾灸技术,毫不夸张的说:“不是最好,却是更好。颐顶堂企业不负使命,将臧教授数万名患者临床经验的成果传承下来,发扬光大,更好地造福人类健康,不懈努力。


  目前,无极循经灸已经赢得了加盟商和广大客户的信任和好评,并得到了市政府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为艾灸行业领导品牌夯实了坚实的基础,为艾起航,与艾同行,传播大爱,做顶端艾灸,立足艾灸行业制高点。让您分享技术,分享产品,分享财富,分享健康,分享快乐,分享成功!

全国咨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