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麻痹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发改委等三部委联合印发成都建设公园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疗的医院 http://www.xftobacco.com/m/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国务院批复同意,发改委等三部委联合印发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为超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探路


  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和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


  3月16日,《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下简称《总体方案》)正式对外公布。这份由国务院批复同意,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的方案,明确提出“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和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


  其目标是到年,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深度融合,历史文化名城特征更加彰显,市政公用设施安全性大幅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显著改善,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城市治理体系更为健全;到年,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全面完成,园中建城、城中有园、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的公园城市形态充分彰显,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公园城市全面建成。


  在3月6日举行的一场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的论坛上,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研究员葛察忠表示,公园城市作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发展高级形态,是将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相互融合的复合系统,是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


  建设公园城市需把握三个定位


  在全国众多城市中,为何独选成都作为公园城市示范区进行建设?《总体方案》的第一句给出答案:“成都作为西部地区超大城市,生态本底良好、发展活力强劲,在公园城市建设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形成了初步成果,具备进一步深化示范的坚实基础和独特优势。”


  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有关负责人也表示,成都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自然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千年传承的山水林田是建设公园城市的优良本底基础。而成都产业基础扎实,创业氛围浓厚,年地区生产总值近2万亿元,人均GDP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水平,是建设公园城市的坚实物质基础。


  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有关负责人还提出,成都前期有丰富的实践基础。如实施了若干生态工程,依托自然山水建设城市“绿心”“绿肺”“绿脉”“绿环”“绿轴”。开展了“百个公园”示范工程,创造较多可感可及的公共生态产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医疗、教育、文化等服务水平较高,“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正在建立,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覆盖面较广,生活品质较好。


  事实上,早在年2月,成都就以公园城市“首提地”身份,拉开了建设公园城市的序幕,成立全国首个公园城市局和公园城市研究院,绿道建设也拉开序幕。


  年1月,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赋予成都新的定位——“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至此,成都从公园城市的首提地向公园城市示范区迈进,并以新发展理念为“魂”、以公园城市为“形”,先行先试,推动公园城市建设进阶升级。


  近年来,“公园城市”出现在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次数逐渐增多,如年出现了7次,而年则出现了13次。“政府工作报告是一年工作的施工表和路线图,公园城市在其中屡次被提及,这表明成都已经将建设践行公园城市的理念全面融入到各项工作之中,是一份公园城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一位成都分析人士指出。


  对于未来,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应该把握三个发展定位。


  第一是“城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示范区”的定位。成都建设公园城市,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发展潜力,促进人口分布、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充分挖掘释放生态产品价值,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使城市在大自然中有机生长,率先塑造城园相融、蓝绿交织的优美格局。


  第二是“城市人民宜居宜业的示范区”的定位。成都建设公园城市,要提供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人尽其才的就业创业机会,把城市发展成果具化为人民美好体验,使人在城市中实现价值、城市因人而更加繁荣,率先打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幸福家园。


  第三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示范区”的定位。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城市治理工作重要性日益凸显。成都建设公园城市,要创新治理理念、治理模式、治理手段,全面提升安全韧性水平和抵御冲击能力,使城市治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率先探索符合超大特大城市特点和发展规律的治理路径。


  成都将从四个方面统筹推进


  以年和年为时间节点,成都应该如何推进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建设工作?


  《总体方案》提出了四个“着力”,即着力厚植绿色生态本底、塑造公园城市优美形态,着力创造宜居美好生活、增进公园城市民生福祉,着力营造宜业优良环境、激发公园城市经济活力,着力健全现代治理体系、增强公园城市治理效能。分别从环境、民生、经济、治理四个方面推进。


  着力厚植绿色生态本底、塑造公园城市优美形态被列为四个“着力”之首,也表明了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基础是“绿色生态”。


  《总体方案》提出,构建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融合格局,完善“一山连两翼”空间总体布局。建立蓝绿交织公园体系,依托龙门山、龙泉山建设城市生态绿地系统,依托岷江、沱江建设城市生态蓝网系统。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系统,保育秀美山林,建设美丽河湖,守护动物栖息家园。挖掘释放生态产品价值,发展生态产品精深加工和生态旅游开发等产业。完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精准科学依法系统治污等。


  《总体方案》还提出了通过塑造公园城市特色风貌,重现杜甫笔下的“诗意成都”,其中包括优化城市设计,传承“花重锦官城”意象,提高城市风貌整体性、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还包括控制适宜的建筑体量和高度,塑造天际线和观山观水景观视域廊道,呈现“窗含西岭千秋雪”美景。


  葛察忠在上述论坛上表示,公园城市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公园城市作为生态价值向人文价值、经济价值、生活价值转化的重要载体、场景和媒介,积极探索城市建设新模式的价值实现机制,不断提升城市竞争力。


  在此前发布的《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条例》中,按照“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理念建设的天府绿道成为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的核心,截至目前,成都各类公园总数已达到个,各级绿道累计建成公里。年春节期间,成都全市公园绿道游客量达万人次。


  公园城市的经济活力如何激发?《总体方案》称,围绕增强城市内生增长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动壮大优势产业、鼓励创新创业、促进充分就业相统一,使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


  此外,作为公园城市,也要营造国内一流营商环境,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营商环境制度体系,并推动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优化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运输结构。


  成都目前正在推进“建圈强链”工作,《总体方案》也要求,成都发展彰显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引导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进活力迸发的创新创业,推动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成都将为超大特大城市治理探路


  超大特大城市的转型发展过程中,市民更有获得感是衡量工作成效的关键。在《总体方案》发布前,成都就提出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其意图也很明确,即增进民生福祉。其中包括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城市通勤效率提升工程、生态惠民示范工程、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工程、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建工程等。年,成都还将计划统筹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重点项目个,总投资.3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约.6亿元。


  作为公园城市,一些贴近居民生活、突出公园城市特点的新举措也不断涌现。年10月28日,成都首次发布“观雪山预报”,旨在让市民了解何日何时赏何山、游何景、配何美食,将气候美景与生活充分融合,充分体现“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内涵。针对春季花粉对于市民生活造成的不便,年3月4日,成都又在西南地区首次发布“公园城市花粉指数”,用于指导市民春季出行出游。


  在前期的一系列成效基础上,《总体方案》提出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引导绿色出行,鼓励绿色消费,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此外,围绕养老托育、医疗、教育、住房等提出措施。还提出建设品质化现代社区,打造功能完善、业态齐全、居商和谐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提升文化旅游魅力,建设彰显天府文化和蜀风雅韵的世界文化名城。


  在上述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的论坛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表示,在四个“着力”中,最后一个“着力”聚焦社会治理,希望成都探索超大特大城市普遍存在的“大城市病”的治理,促进大城市健康发展的先行示范。“大城市病”包括空气污染、交通拥堵、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缺、房价飞涨等,且普遍存在于中国的城市之中。目前,成都经济总量接近两万亿,人口规模超万,超大城市如何精细化、智慧化治理,也是成都面临的实际问题。


  就此,《总体方案》提出:健全现代治理体系,增强公园城市治理效能。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各方力量,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城市治理体系,为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提供保障。增强抵御冲击和安全韧性能力,系统排查灾害风险隐患。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推动城市治理重心和配套资源向基层下沉。构筑智慧化治理新图景,推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公共服务一网通享、社会诉求一键回应。建立集约化的土地利用机制,促进城镇建设用地集约高效利用。建立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推行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OD)模式,加强片区综合开发。同时,开展治理能力提升行动,在内涝治理、燃气管道改造、应急能力建设、智慧化治理、土地利用、投融资创新等方面实施一批工程项目。


  李晓江认为,成都接到的这个任务,是要为如何破解“大城市病”进行探索并适时向全国其他城市推广,仅有成都一个公园城市示范区,不能推动全国的改变,未来还要以成都为样本,在更多城市推进建设践行公园城市的发展理念。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