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麻痹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肖金成完善地级市城市功能的若干对策新浪
TUhjnbcbe - 2024/6/6 19:02:00
去除白癜风的方法 http://pf.39.net/bdfyy/zjft/150325/4597097.html

来源:财经自媒体

肖金成专栏(第54期)

完善地级市城市功能的若干对策

来源:《宏观经济管理》年第11期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是全世界最多的国家,因此,走城市化和现代化道路,不能仅依托少数大城市。虽然我国已有超过万人口的特大城市17个,超过万人口的城市36个,但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还较低,未来将有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0年,我国个地级城市中,有特大城市36个,大城市54个,中等城市个。地级市绝大多数已具备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基本条件,但其功能仍不十分健全,其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均较小。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要把完善其城市功能为重要任务,以充分发挥地级城市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1

在资金和政策上重点支持地级市发展

近几年来,地级市受到了国家的重视,数量增长较快。在基本停止县改市的同时,加快了地改市的步伐。许多城市在实现了地市合并后,城市建设步伐加快了,城市面貌有了改观,招商引资方面也有了起色,但还面临不少困难,需要中央和省级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予以支持。

支持地级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地级城市大体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老工业基地,这些城市的国有企业多数经济效益差,不仅对市级财政贡献少,而且有一大批下岗职工需要安置,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历史欠账较多,没有国家的支持,很难加快发展。另一种是通过地市合并而形成的地级城市,这类城市在改制前规模较小,多数是刚刚进入中等城市的门槛,缺乏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大中型企业也较少,因此,城市对人口和产业的吸引力还比较小。还有一种是从县级市升格的地级城市,这类城市活力较强,包袱较轻,但多数城市腹地较小,发展后劲不足。增强这些城市的吸引力,提高城市品位,壮大城市的经济实力是当务之急。国家支持地级市建设,不仅能够扩大投资需求,而且还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可收到多种的效果。通过增发国债支持地级市建设是一条途径。其次是政策性银行发放城市建设贷款,由城市建设开发公司承贷,市财政担保。国家曾明令禁止各级财政为企业提供担保,但市政建设贷款应不属此列。第三条途径是广泛采用BOT方式。BOT方式在其他国家已实施多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进入我国后,效果不够理想,根源在政策上。城市建设一般带有垄断性,政府必须严控价格的制定,如煤气的价格、自来水的价格、热能的价格、污水处理的收费标准,以及有线电视管网、信息网络的收费标准等。如果国家能出台这方面的政策或实施细则,将会有力地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并扩大我国的投资需求。

首先在地级市放开进入城市的户口限制。户籍制度改革已酝酿很久。全面改革户籍制度尚需时日,县城、小城镇的户口虽已全面放开,但农民愿意进城和进镇的人甚少。原因是县城和小城镇的就业机会少,社会保障制度也没有建立,进入城镇后要交承包地,农民进镇不仅得不到收益,相反增大了风险。而地级市目前尚有一定的吸引力,如就业面宽,可从事商业、饮食业和其他服务业,子女可受到良好的教育,可享受城市的现代化生活设施,如水、电、气、交通等,还可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有人担心如果城市户口放开,会增加城市贫民的数量。事实上,所谓户口放开并非自由进出,而是有管理地放开,比如,登记城市户口必须有稳定的职业、有固定的工作、有住房等。很多人在城市工作居住多年,却仍是农村户口,家里有承包的土地,成了亦城亦乡的“两栖人”。如果能将其纳入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他们会自愿放弃农村的土地而将户口办到城市来,其家属和子女也会随之进城。户口放开首先解决的是“两栖人”的问题,既能扩大城市的消费需求,拉动二、三产业的发展,也能为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建立土地流转制度开辟新的空间。另外,地级市可优先解决大中专学生的户口问题,这对城市来说,是宝贵的财富。应允许大中专毕业生先上户口后找工作,户口问题不应成为寻找工作的障碍。在户口改革方面,应让地级城市先行一步。

放宽地级市的用地限制。我国地区性国土规划未上升到法律的层次,没有法律约束力。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相互矛盾的情况仍然存在。土地利用规划依据的是《土地法》,城市建设规划依据的是《城市规划法》,两部法律属同一层次,而约束两法的《国土规划法》和全国性的国土规划却未制订出来。《土地法》过分强调了农用土地的重要性,而未充分认识到城市用地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建议在地级市的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发生矛盾的时候,土地利用规划应让位于城市建设规划。同时,城市建设规划应经过专家的充分论证和同级人大的批准,不能草率地制订并付诸实施。

鼓励加强城际、城乡之间的联系与合作。许多城市尤其是地级城市,其集聚范围和辐射范围往往超出其行政区域,甚至和省外的城市存在较多的经济联系,如秦巴经济走廊、晋冀鲁豫边界地区,赣、粤、闽、湘交界地区,湘、桂、黔、鄂交界地区、攀西昭通六盘水地区等。国家应鼓励并支持这些城市加强联系并开展协作,在交通通讯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在适当时机设立中央派出机构,以加强经济协调的力度。地级市和所属各县镇的交通通讯应尽可能一体化,市镇公路应由市统一规划和建设,形成有利于加强城乡联系的公路网和通讯网,尽可能减少运输成本和通讯成本。

2

建立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

我国的城镇体系中,存在着大城市过大、小城市过小、中等城市普遍发育不良的情况。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第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在人口上相差数倍。如省会城市西安市(.51万人)的非农业人口和陕西省第二大城市咸阳(49.91万人)相差5倍多;成都市(.68万人)与四川省第二大城市攀枝花市(50.1万人)相差4倍多;兰州市(.08万人)与甘肃第二大城市天水市(31.2万人)也相差4倍多;昆明市(.26)万人与云南第二大城市个旧市(21.91)万人相差7倍多;贵阳市(.49万人)与贵州省第二大城市六盘水市(36.47万人)相差3倍多;长沙市(.48万人)与湖南第二大城市衡阳市(60.13万人)相差2.39倍;武汉(.14万人)与湖北第二大城市襄樊市(62.41万人)相差7.07倍,南昌市(.94万人)与江西第二大城市九江市(37.87万人),相差3.54倍等。巨大的经济落差,使省会城市对二级城市的辐射受到了影响和制约。规模小的地级市很难吸引到高素质的人才,从而也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金融保险信息业的发展也受到影响。

与中西部地区城市间人口落差过大相反,东部地区的地级市与县级市的落差过小,如浙江金华市非农业人口25.94万人,而其所属县级市义乌市非农业人口13.36万人,实际常住人口与金华市相差不大,其GDP数量也是相差无几。

提高地级市的经济凝聚力,并非要抑制省会城市和县级市的发展,而是应做适当的调整,使有限的资源适当集中,而不使其更加分散。浙江省地级市发育缓慢与其财政体制有很大关系,因其至今仍实施县财政直接隶属于省财政,而不是隶属于地级市财政。地级市无法集中所属各县市的资源,从而也难以对整个城市的基础设施进行整合。

合理的城镇体系是各级城市和小城镇有一定的落差,但落差又不能过大。在一个比较大的区域中,既有大城市,又有中等城市、小城市和小城镇,使这些不同等级的城市集中不同的产业和人口,城市功能互补,产业既分工又协作,使城乡经济同步向前发展,改变目前先进的大城市与落后的小城市、小城镇并存的状况。

增强地级市的经济凝聚力,至关重要的是建立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财政体制,要适当削弱省级政府的财政职能,强化市级政府的财政职能。

3

科学制定地级市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

在以省级为区域经济单元的时代,各省级经济发展目标是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以市为区域经济单元的时代,由于市域范围小,经济总量不大,不可能建立独立完整的经济体系,而只能同其他区域、其他城市甚至全国开展协作,根据全国市场甚至国际市场的需求形成自己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

各个地级市应对自身的比较优势进行科学论证,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发展战略。比较优势的确定不应根据资源的种类和数量,而应根据成本%技术含量和产品质量等因素综合测评。主导产业的选择既要考虑本地区的基础条件,又要看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力。因此,制定合理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至关重要的。

4

重视市域国土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

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互矛盾的问题,要通过制订国土规划来解决。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审批减少甚至完全被取消,各种经济主体自主决定项目投资和项目建设,没有国土规划是相当危险的。如我国近几年出现的资源滥采乱挖、房屋乱建、小城镇盲目建设、森林被毁、湿地被围垦的现象等都不重视国土规划而造成的,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应以国土规划为依据。城市建设规划应包括县级市、县城和小城镇的规划,不能各编各的,各行其是。应将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融于各项规划之中。

5

完善地级市的经济职能,加强产业聚集力

为推动或加快地级市的经济增长,必须在扩大企业的数量和竞争力、产业结构调整和流通贸易方面有比较大的进展。

发展能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竞争力强的相关企业。这其中主导产业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技术比较先进,并拥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带动地区范围内更多产业部门发展。政府应通过改制或重组帮助企业摆脱困境,并设法减轻企业的社会负担。改善投资软硬环境,招商引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尤其要重视把本地区内有竞争力的企业吸引到城市中来,为其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城市自身的发展,使经济尽快活跃、繁荣起来。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发展金融、信息和中介服务业。金融、信息和中介服务业的发达程度是测定一个城市功能是否健全的标志。金融业、信息业的发达既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这两个行业是高素质人才聚集的领域,两大行业的发展等于和外界建立起更为灵通的渠道,能够极大地促进商品贸易和工业的发展。要鼓励和吸引各类金融机构、保险机构来设立分支机构,并为这些机构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和良好的服务。要欢迎各方人士设立中介咨询机构。中介咨询机构不仅能够增加就业,还能为企业和政府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服务,可部分替代政府某些部门的职能,促进政府部门的职能转变。促进商业和市场的发展。地级市作为区域性商贸中心是无可替代的,由于各市居住着几十万的城市人口,形成了固定的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所以,必定聚集一大批从事贸易的人员,由于他们的存在,使货畅其流。同时,又为城市带来了新的需求。商业的发展又带来饮食业和房地产业和房屋租赁业的发展。这是一些产业单一的城市步入良性循环的基本途径,因此,应创造条件鼓励商家投资建立各种类型的市场。

6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扩大产业和人口集聚的空间

地级市除了一些工业基地和历史文化名城的基础设施比较健全之外,多数城市的基础设施还十分落后,城市环境较差。地区政府一般以农业为工作重心,支配的资源也十分有限。城市资金短缺,故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应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城市建设。城市政府应将过去搞项目办企业的资金用于城市建设,还可通过出让特许权、收益权吸引民间资金投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应坚持高起点规划,要留足发展的空间,为未来城市管理科学化、信息化、生态化奠定基础。

7

建立完善的高水平的文教卫生设施,为城市居民和本地区的农民提供良好的服务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希望到信息发达、基础设施完善、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城市去就业和居住。规模较小的县城和小城镇越来越留不住人才,吸引不来高素质的人才。虽然我们应尽可能搞好农村教育,让每个适龄儿童有书读,有学上,但也不能无视新形势下的新变化。农民送子女到城市求学,大中专毕业生希望留在城市,这正是地级城市发展的动力。地级城市应创办教育水平一流的初、高中和各种各类的职业学校,大量接纳农民子弟入学。这样,不仅可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且可为城市带来新的需求,还可接纳一批学成归来的大学生到各类学校就业。

8

城市房地产业应有一个大发展

住房问题是一个大问题,长期以来都困扰着各级城市政府,住房拥挤也成为限制农民进城,拒绝放开户籍制度的一个充分理由。而目前方兴未艾的房地产业不仅让房地产开发商有不菲的利润,政府通过批租土地也获得一定的收入,成为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困扰很久的住房问题迎刃而解,并成为拉动社会需求、增加城市和农村劳动力就业、加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

但目前的房地产业却存在一些不好的倾向,如房地产商追求奢华。住房面积越来越大,住房标准越来越高,并未把购房对象放在众多的工薪阶层身上。政府应设法把过高的房地产价格降下来,尽可能减少各种费用,降低房地产商的成本,将房地产价格控制在本地区居民能承受的水平上,使房地产价格在周边县市中有竞争力,以免将大批住房需求者阻挡在城市大门之外,或把其赶回县城和小城镇。同时应引导房地产商为不同需求者提供不同户型的住房。政府还应促进房屋租赁市场的发展,降低租赁税费,促使城里购得起商品房的人购买商品房,将自己原有的住房租赁出去,满足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和进城务工、经商的人的租房需求。

作者简介

肖金成

经济学博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二级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副主席、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年7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后在南开大学做博士后研究。曾任中国建设银行总行机关团委书记、国家原材料投资公司财务处处长、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财政金融研究室主任等职。被中国国土经济学会评为“中国十大国土经济人物”,被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评为“年中国城市化贡献力人物”,年,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1
查看完整版本: 肖金成完善地级市城市功能的若干对策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