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无力之际,正是政府被呼唤之时
7月8日,本报报道了河西岳麓区教师村遭水淹的情况,这已经是该小区今年以来第7次进水,也是有史以来涨水最大的一次。(后续报道见今日本报B01版)教师村屡屡被淹,是地势低洼、排水不畅造成的恶果。要改变这样的局面,不要说居民个人,就是物业、单位恐怕也无回天之力。公民和组织无力之处,正是政府被呼唤之时。事实上,伴随一次次水淹教师村的,并不缺少政府的身影。在7月7日的暴雨中,长沙市消防支队在接到教师村警讯后,迅速调派120余名官兵赶往现场,共疏散人员270多名。而据岳麓区相关部门官员介绍,河西教师村的问题是政府重点关注、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相关排水箱涵正在建设中。果然如此,则水淹教师村的闹心问题眼看就要迎来柳暗花明。或许“好事”总是难以回避“多磨”的考验。据本报7月10日的跟踪报道,被视为解决教师村被淹问题惟一办法的排水箱涵工程,居然已经停工两个月,原计划6月份竣工的该工程,何时复工还是一个未知数。如果该工程能够如期完工,则第7次水淹教师村或许完全能够避免。对于置身事外的人来说,一个箱涵工程能不能按期完工可能无关痛痒,但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却应感同身受。诚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言,“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何况,教师村居民月均一次遭受水淹之苦,心绪为之纷乱,财产为之受损,恐怕已非小事。作为湖南省会,长沙各级政府素来不乏亲民之策、爱民之举。4月份,市长张剑飞诚邀49名普通市民,问计菜市场建设问题。此举获得络上下一致好评,被认为在民生与民主之间开启了通道。问计是民主的形式,菜市场建设却直指民生实质,小事就是大事。有这种亲民爱民之情怀,有这种以民生为大事之眼界,尽管教师村箱涵建设一度受阻,人们依旧有信心期待这一事关民生的工程早日复工。有消息指,箱涵工程停工的原因在于,下游拆迁问题迟迟没有解决。造福于市民的排水工程当然不会没来由地停工,而暂遇困难对于执着为民的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而言,也绝非止步之处。在利益纠葛处施以协商之策,于矛盾集中时辅以解决之道,政府必有足够的智慧与能力。关键在于,“视民如伤”的爱民情怀能否一以贯之地落实到底。若真能把普通市民百姓都当作负伤者一样呵护有加,则没有困难能挡住一项民生工程。这项民生工程不单指排水箱涵,如果箱涵工程无法解决教师村水淹的难题,那么找寻后续的处置之道仍需寄望于政府部门。也许在纷繁匆忙的政务大视野中,水淹教师村只能算是一个枝节问题,但一枝一叶总关情。温家宝总理曾引用郑板桥的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用以言明自己“行事思万民忧乐”的心声。民有所求,我有所应,这应是责任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行事准则。解决水淹教师村问题,政府已经有所行动,市民所期待的不过是最终的、最完美的答卷。这份期待必将落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