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麻痹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探索师带徒模式在基层儿科人才精准
TUhjnbcbe - 2024/10/3 19:40:00
北京最好白癜风正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建立有针对性的适合基层的儿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快速、有效、可持续的基层儿科人才培养创新机制,是服务广大儿童所必需而迫切的要求。作者探索了将传统中医的“师带徒”模式引入西医基层儿科人才精准培养中的方法和效果,指出在区域儿科联盟框架基础上,“师带徒”模式能够在较短周期内建立固定的精准的一对一带教形式,形成紧密、规范、可持续的基层儿科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提高基层儿科服务能力。

前言

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儿科人才短缺、临床医疗服务能力薄弱,是目前儿童医疗服务中的突出问题,也是阻碍实现有效儿科分级诊疗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建立有针对性的适合基层的儿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快速、有效、可持续的基层儿科人才培养创新机制,是服务广大儿童所必需而迫切的要求。师承教育是我国悠久的教育形式之一。几千年来,中医医师的培养以传统“师带徒”的师承授受方式为主,通过师与徒紧密联系、双向选择、手把手教学,将临床诊疗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融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于一体,以临床诊疗为本,教、学、做一体化,为我国中医学的延续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1-2]。福棠儿童医学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福棠中心”)尝试将传统中医的医院实际情况,实施适合基层儿科人才培养的“师带徒”项目,探索快速、规范、持续提高基层儿科医师的临床诊疗能力,培养儿科医师良好的诊疗思维,以有效提升基层儿科临床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

一、“师带徒”项目的总体目标与原则

根据在福棠中心儿科联盟内部所做的基层儿科现状调研及结果分析,针对试点地区儿科医生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福棠中心在理事成员单位所在的12个省份家国家级贫困县中,遴选出23家县级基层医疗机构,实施针对贫困地区的基层儿科人才培养项目——“师带徒”项目。“师带徒”项目是针对基层儿科医生设计的培养方案,旨在有针对性地培养基层儿科专业骨干,重点扶植基层儿科专业,继而由专业骨干作为新的带教老师培养本地区儿科人才,从而提升所涉及区域整体的儿科医疗服务能力,保障当地儿童生命健康。

福棠中心学术委员会负责制定项目整体工作方案和实施,开展项目培训、督导、结业考核,指导项目按计划、按步骤、按要求高质量完成。福棠中心的12家理事成员单位为项目实施单位,涵盖安徽省、贵阳市、乌医院。

二、项目具体实施方案

(一)福棠中心对“师带徒”项目予以全方位支持:福棠中心将“师带徒”项目融入整体的精准健康扶贫项目中,对试点地区开展义诊、巡讲、健康大讲堂等活动。医院儿科医护人员可免费参加福棠中心举办的基层医师培训班学习,免费参加福棠中心相关学术会议交流等。项目实施单位对此项目予以专项资金支持,保障项目实施;予以政策支持,医院建立紧密型专科医联体,开通上下转诊全绿色通道,医院医院帮扶对象,建立紧密的一帮一关系。同时,着医院对儿科的重视程度及投入,提高当地群众对儿科医疗信任度,提高整体试点地区的儿科建设能力。

(二)项目实施对象的遴选及考核:医院、带教老师和徒弟的遴选标准,从项目实施单位中遴选出符合条医院、项目带教老师及徒弟。分别医院、带教老师和徒弟的考核标准,明确培训要求及目标,在项目结束时进行考核,结果予以公示。遴选及考核标准详见表1。

(三)培训内容:

1.项目实施周期:项目周期两年,第一期时间为年8月至年8月。①制定基层儿科骨干临床培养计划,包括为期6个月的临床进修学习、医院查房及指导教学、参加福棠中心基层医生培训班等;②制定基层儿科骨干科研培养计划,包括加强学术交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指导徒弟进行论文撰写并在核心期刊发表等;③医院儿科拓展专业诊疗范围,医院引进新的医疗设备、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等;④医院制定针对当地儿童的健康宣教项目及方案,指导徒弟开展所在区域的教育教学、健康宣教、人才培养等工作。

2.基础培训课程设置:①理论培训(3周):课时设置学时,专业包含呼吸、消化、感染、内分泌、风湿免疫、内分泌等;②技能培训(3次):课时设置9学时,包括体格检查、骨穿、腰穿、胸穿、心肺复苏等;③临床实践(5周):课时设置~学时,主要涉及感染内科、内分泌遗传代谢科、呼吸科、消化科、风湿免疫科、新生儿中心、重症医学科等;④临床进修学习:6个月,医院及科室临床学习为主。

(四)项目培训及考核和验收:

1.项目培训及验收:在项目实施前,医院项目负责人、遴选出的老师和徒弟进行项目实施方案培训,明确职责和要求,明确培养方案和考核办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项目督导和中期汇报,及时总结发现问题,针对问题和不同情况进行总结并再次培训,督促项目按计划落实。在项目结束时进行结业考核,对达到项目要求的老师和徒弟颁发证书、兑现奖励,并评选出优秀老师和学生,在每年一次的福棠中心论坛上予以专题介绍并表彰。

2.结业考核:①学员需通过理论考核及临床技能操作考核。②学员需提交3~5份独立完成且经带教老师修改完善的甲级完整病历,作为专业考核依据;针对学员提供的3~5份病历进行抽查考核,并在考核表上填写考核等级及评价。③根据科室实际情况,通过学员对患者或对教学模具进行的技术操作进行临床操作考核,并在考核表上填写临床操作考核等级及评价。④老师及学员分别提交开展医疗、科研、教育教学工作的相关材料。

三、项目阶段性成果

年至年,贫困地区“师带徒”项目第一期已经完成。经过考核,医院与23医院已全部开通上下转诊绿色通道,19家开通远程会诊。23名徒弟共完成临床进修学习个月,临床考核合格。23名医院指导临床工作、义诊、教学查房共计次,徒弟作为老医院开展义诊、教育教学工作81次;23名徒弟发表学术文章共计27篇。11家医院引进了20台新设备,14家医院共增加儿科床位张。22医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54项,20家医院开展新的疾病诊治54种,部分扩展了新生儿、肾脏、神经、中医、消化等儿科诊疗范围。

在“师带徒”项目实施第一期内,医院在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上更加规范,同时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拓展新的疾病诊疗范围。例如,河北医院开展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肺泡灌洗术;医院开展C13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和治疗;医院、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拓展了儿童肾脏专业诊疗范围,开展儿童肾脏病、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小儿遗尿症的诊断和治疗;医院、医院、医院等拓展儿童神经内科专业,开展了包括儿童癫痫、多动症、抽动症、面神经麻痹、肌张力障碍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医院拓展了新生儿重症专业诊疗范围,并开展了早产儿、高危儿的随访管理工作,将临床诊疗和保健康复工作衔接起来。医院医院,在帮扶过程中不仅开展了川崎病、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开展儿童哮喘持续状态、过敏性紫癜规范化诊治等,并在年通过了市级高危新生儿救治中心评审,创建了市级儿科重医院复审。

四、讨论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网底”,是推进分级诊疗、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基石。《“十三五”全国卫生计生人才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着力培养基层卫生人才,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3-7]。针对我国基层儿科医疗服务能力薄弱现况,福棠中心探索将传统中医的“师带徒”模式引入到基层儿科人才培养中来,在福棠中心已经建立的儿科联盟框架基础上,借鉴我国传统中医的师承授受方式,建立固定的精准的一对一带教形式,以临床诊疗能力提升为核心,形成更加紧密的有针对性的基层儿科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师带徒”项目第一期为期两年的实践,医院儿科建设及人才培养取得了显著成效。不同于西医常见的继续教育方法,如研究生教育、单纯临床进修学习等,福棠中心“师带徒”模式突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师徒“责权利”,双方自愿、双向选择,把握成才关键第一步。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治病救人,关乎性命。“得其人乃传,非其人勿言”,强调医术传承授受最重要的是选择合适的人才进行培养。“师带徒”项目对参与单位中的老师和徒弟的遴选提出了具体要求,采取双方自愿、双向选择方式,遴选符合要求的老师和徒弟。同时,明确师徒的“责权利”,对老师和徒弟提出考核要求,对项目开展情况进行定期督导和发布,使老师和徒弟都有能力、有动力做好授与受的传承与学习。

(二)以提升临床诊疗能力为核心,制定合理培训周期及内容,融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于一体,建立教、学、做一体化基层儿科人才培养新模式。儿童疾病诊疗能力的培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坚持多临床、反复临床、在临床中提炼问题最终反馈临床的学习模式,使基层儿科医师临床诊疗能力及临床科研思维得以连续的循序渐进的提高。“师带徒”基层儿科人才培养计划具有较长培训周期,培训安排既有集中授课也有进修学习等临床实践,穿插批次进行。同时,医院的老师定期去徒弟所在地区进行儿科临床查房带教工作,通过定期培训、病例讨论、教学查房等方式,医院整体儿科医疗团队不断学习,解决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另外,重视儿科团队的培养和建设,医院儿科诊疗能力。在第一期“师带徒”项目开展期间,23医院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54项,大大提升了当地医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拓展了当地儿科诊疗范围,开阔了儿科医生职业发展的宽度和深度,最终使当地儿童受益。

(三)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建立固定的精准的一对一培养模式,形成更加有针对性的、紧密的、长期的师承关系。“师带徒”项目通过“传帮带”来实现临床能力和科研能力的不断学习和提高,在传授过程规范化的同时,医院情况和徒弟具体的学习进展及个人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不同深度和范围的临床培训和实践计划,建立灵活的个性化的适合当地的人才培养方法。例如针对河北省丰宁地区患者情况,拓展儿童肾脏专业诊疗范围等。同时,不同于研究生教学,“师带徒”项目建立起了长期固定的紧密的师承关系,在后续的临床诊疗过程中,通过师徒间义诊、教学、查房、转诊等工作延续和加强,使基层儿科医师的临床诊疗能力得以持续提升。

(四)巩固儿科联盟内涵,促进儿科分级诊疗落地实施。通过“师带徒”项目,不仅老师和徒弟一对一结对子,医院医院也形成固定联合模式。项目中医院医院开通了上下转诊绿色通道,医院开通了远程会诊,彼此建立起长期联系,理顺了转诊流程,使分级诊疗的常规途径畅通起来,让基层医师敢于留住患者,疑难重症患者有途径上下转诊,患者诊治更加有序,有助于提升基层儿科医生对疾病的诊治能力,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同时也增强了基层医护人员和患者信心,使儿童基本医疗能够落地基层,实现分级诊疗。

“师带徒”基层儿科人才培养精准模式的建立,是在儿科专科联盟内部,将基层儿科医疗资源配置及服务能力提升纳入区域卫生规划统筹发展[8];在区域医联体内,固定专家以人才培养为核心,通过临床指导、授课教学、科研培训、远程协作、固定转诊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儿科建设,增强基层儿科医生的自身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增医院儿科认同感、信任度,培养当地患者就诊习惯,使常见病、多发病尽量留在当地诊治。通过“师带徒”项目,进一步丰富了项目试点地区的基层儿科诊疗疾病谱,促进了优质儿童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医院培养了一支具有一定业务水平、能够满足当地儿童医疗健康需求的儿科医师队伍。

当然,“师带徒”模式应用到基层儿科人才培养中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仅完成了第一期。基于已经取得的经验,我们将此项目持续开展下去并不断完善,希望逐渐形成一套标准化、可复制的基层儿科人才精准培养方法。同时,因为目前周期尚短,我们将对已经结束的培训地区进行持续回访,以观察当地儿童患者服务改善情况及儿科建设持续改进情况。

1
查看完整版本: 探索师带徒模式在基层儿科人才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