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麻痹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以水为脉的示范区城镇人居聚落格局
TUhjnbcbe - 2024/10/11 16:24:00
    

传承水乡历史文化,

保护发展以水为脉的示范区城镇人居聚落格局

吴唯佳(清华大学教授)

国务院关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年)》批复要求示范区“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江南水乡特色,保护传承文化与自然价值”。批复要求对示范区落实规划、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结合参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规划工作营工作,对当时有关这一方面开展的研究作一概要介绍。

1

示范区城镇人居聚落发展脉络

的历史回顾和特色判断

示范区所在的青浦、吴江、嘉善等三区是太湖流域数千年来人类改造利用自然、发展农业生产最具成效的乡村地景绿心(man-madeculturallandscape),是世界特大城市地区中最大规模农业耕作与人文景观结合的水乡地区核心区。三区面积平方公里,年常住人口万人,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占沪、苏、嘉三市.8万总人口7.1%。与面积约平方公里,人口约73万的世界著名荷兰兰斯塔德城市群绿心相比,示范区人口密度高出兰斯塔德绿心2倍多;69%土地为非建设用地,与兰斯塔德绿心相近。

示范区的区域资源禀赋和江南水乡特色,成就于历史进程中逐渐发展的生态环境、文化环境、聚落布局一体性的独特处理。在漫长地理变迁中本区经历了“由海到陆”的巨大变迁,形成了地势低于周边的“潴水之泽”,为此史前遗迹密度较周边其他陆地为低。元.任仁发称:“浙西之地,低于天下;而苏州又低于浙西、淀山湖又低于苏州,此低之又低者也”(《农政全书》卷13)。近年来区域自然条件变化,为应对“低之又低”的地势、“众水来归”的挑战,本区发展了依自然水系条件,采取单圩、联圩两大类,多种小类的灵活工程策略,成为太湖水乡圩田建设最具亮点的典型区域。自唐五代以来,地区地表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水患问题得到了一定遏制。

唐五代至清代,本区周边苏州、松江、嘉兴三座府城发展起来,三足鼎立,串联了城镇密布、水网相连的区域聚落体系,形成了地势平旷,河网纵横,峰峦在望,丘阜其间的水乡平原特色。《筑圩图说》:“大圩如城垣,小戗如院落”;宋.范仲淹称:“每一圩方数十里,如大城。中有河渠,外有门闸。旱则开闸,引江水之利;潦则闭闸,拒江水之害。旱涝不及,为农美利。”(《范文正公集·答手诏条陈十事》);(《江浙水利疏》)又称“圩岸高则岸自固,且以制骤溢之水,不得泛行,而咸归河浦”。

相较于兰斯塔德绿心不仅仅是农业耕作等生态空间,也是人工文化景观,包括中世纪以来留下的填海工程、河堤、人工排涝系统等,成为城市群重要文化遗产丰碑,本区长期发展的水乡圩田体系,经历了“活水周流”到“联圩”,从圩外河自流到圩内自流的改变,体现了农业生产、水利工程与城乡聚落紧密融合的中国治水智慧,成为区域发展和历史保护传承的重要根基。直至今天,本区现有周庄、同里、西塘等12个各级历史文化名镇,24个历史村落,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等历史文化遗产。

年代末工业化以来,本区城镇发展以沪苏嘉连线为主,成为上海为核心特大城市地区的“远郊腹地”,与周边中心城市经济社会活动联系日见密切。随着机动化能力提升和市民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城乡地区、跨省、市界人员流动日益增长,沿沪地区通勤人口占人口总数比例已达1%,城乡融合的特大城市地区区域性生产生活方式新模式已成为可能。基于水乡文化与海派文化融合的古镇旅游、太湖观光特色,本区已经成为周边城市城乡居民的生活家园、休闲佳苑和旅游目的地。

2

历战略认识和愿景展望

对此,我们对示范区发展的战略认识判断是,要以新时代精神,牢牢把握示范区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要求,突出长远战略,示范引领和近期成效。其中:

(1)在落实国家赋予示范区的历史使命中,要突出强调示范区的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加强区内城镇与周边中心城市共同繁荣,田园乡村与全球化社区和谐共存,走出区域发展一体化与特色化的发展路径。

(2)示范引领方面,要通过长远战略和近期行动,以水环境生态化治理与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协同化为核心,采取具有引领性的政策措施,立足世界前沿,展现新发展理念内涵。

(3)近期成效方面,要通过建设实践区、谋划多点行动,努力创造引领下一代发展的区域协同标志性成果。

示范区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规划布局示意

3

规划策略建议和相关举措

具体说来,针对传承水乡历史文化,保护和发展以水为脉的示范区城镇人居聚落格局,研究提出如下主要策略建议。

(1)生态策略方面,着力恢复示范区水系的活水周流,建构净化廊道,分区治理水环境,实现联水通脉。其中包括:退渔还湖、增加湖荡睡眠,疏通支线水网,改善水源涵养和洪涝调节功能;结合基本农田保护与镇区规划用地边界,减少部分村落圩区和城镇圩区的规模,提高调蓄水量的能力,共同提高防洪防汛能力;结合现有水面和增设局部地下涵管,设立水体净化廊道;以及统一地表水功能与评价标准,统一涉水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解决同一河流上下游、左右岸管理不统一等问题。

(2)聚落体系上,以历史城镇为基础,建设文化廊道,突出展示历史城镇的聚落体系。为此,营造“一纵一横”两大文化带,打造示范区文化旅游精品路线。其中,一纵是江南运河文化带,以苏州、嘉兴和吴江老城为依托,利用江南运河在本区的东、中、西三线,串联震泽、平望、桃源、盛泽等历史古镇,发展苏-嘉/苏-湖城际“水上巴士”探访专线。一横是太湖-黄浦江文化带,以吴江、嘉善老城为依托,通过拦路港、太浦河、太蒸港、七仙泾四股水路,分别串联同里、周庄、平望、黎里、芦墟、练塘,以及枫泾等古镇,发展“浦江溯源”水上文化线路。示范区文化旅游精品路线方面,依托嘉善塘-伍子塘-西塘镇-泥鱼荡-金泽镇-淀山湖-淀浦河-老通波港,串联西塘、金泽、朱家角、青浦等古镇,连接嘉兴-嘉善-西塘-金泽-淀山湖-朱家角-青浦老城-吴淞江等,发展“小楫轻舟”的定制型文化探索线路,探索“上海之根”历史文化遗迹。

示范区纵、横文化带,文化路线示意

(3)聚落格局上,保护江南水乡古镇特色化空间模式。因地制宜传承传统模式,构建顺河引水、垂河引水、夹河变窄、垂湖引水等不同城镇因水相依的空间布局,强化城镇聚落依河傍湖,以水为轴的亲水空间形态;完善溇港梳齿、湖荡拓扑、泾浜线网、聚心放射的水乡村庄聚落,突出村庄聚落圩基建村、朝水面田的亲水空间形态。

(4)发展策略上,统筹近年来形成的旅游古镇和产业古镇的不同发展策略。对于周庄、朱家角、西塘等”旅游”古镇,要突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长三角一体化水乡特色文化展示作用,加强观光旅游+文化展示中心,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完善旅游服务设施,促进历史古镇之间游线互联,不搞过度旅游开发。对于黎里、芦墟、陶庄、金泽等具有产业发展潜力的古镇,要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水乡风情地,强化发展公共服务中心、文创中心、社区服务中心,配以特色产业+风物体验、现代化文创、科创服务基地,提升特色产业;不做假古董,不任意扩大古镇规模。

(5)城镇土地利用布局优化上,整合利用存量土地资源,以既有镇区、工业园区为基础,实行增量管控,存量治理。学习嘉善姚庄经验,统筹乡村和城镇建设,更新低效工业用地,建设集约紧凑的城镇组团;控制组团规模,吸收传统圩田体系与城镇聚落的营建智慧,结合自然地形灵活布局,避免包围式发展。

(6)推广分级管控的生态化技术措施,构建蓝绿交织、田地聚落共生的空间格局。强化河、塘、湖、荡组成的蓝色生态本底,林地、湿地组成的绿色生态本底,形成水网+绿岛+圩田+聚落的多层次空间体系,通过农田和水网的组合,形成生态空间格局,为优美居住环境和城镇功能打下基础;尊重现有江南水乡肌理,提炼水文化、水生活、水研发三类水乡生境风貌,在对场地最小干预的情况下,促进水体景观与聚落空间相互融合。以四水三田三聚落的土地利用格局,组建中心城、小镇、社区、乡村聚落单元四级体系,分级管控建设强度,进而统筹实现文化标识、保护与利用、生态环境管控+绿色空间营造和水安全防控的三项目标。

示范区蓝绿交织、田地聚落共生的空间格局示意

(7)相关举措建议。缔结江南水乡古镇公约,组建古镇发展联盟网络。以发展路径差异化,生态环境一体化,按照“古镇+”模式,梳理“旅游古镇”和“产业古镇”产业空间,推动水乡城镇产业各有侧重的协调发展。针对四级聚落单元,按照农业、城镇、工业等不同圩区,组建清洁能源、生态治理单元,构建聚落-能源-生态-圩区一体化综合治理单元项目库,推动以水为脉的水乡聚落的可持续发展。

示范区四级聚落单元示意

以水为脉的金泽会展区概念设计示意一

以水为脉的金泽会展区概念设计示意二

以水为脉的汾湖科创园概念设计示意一

(来源:执委会生态和规划建设部、长三角示范声)

相关阅读

1、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怎么看?①——“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读后

2、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怎么看?②——立足江南水乡特色、传承生态文化价值

3、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怎么看?③——新理念下的国家战略地区规划:从雄安新区到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

4、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怎么看?④——长三角示范区跨界协同的空间治理逻辑

5、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怎么看?⑤——突出绿色生态,体现新时代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6、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怎么看?⑥——保护历史文化风貌,彰显江南文化特色

    

上观号作者:上海规划资源

1
查看完整版本: 以水为脉的示范区城镇人居聚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