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字
预计阅读时长4分钟
近日,财政部办公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水利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十四五”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年将组织开展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竞争性选拔工作。
根据《通知》,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总数为25个,通过竞争性选拔方式确定。入选城市最高可获补助11亿元,补助资金根据工作推进情况分3年拨付到位。
近年来,多城因地制宜,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图为河北省迁安市黄台湖水利风景区沿岸“海绵化”改造后的滨湖植被缓冲带。新华社记者牟宇摄
补助资金发放有评价标尺
首批A档5城、B档15城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是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国家要求,海绵城市建设“应以解决城市内涝、雨水资源流失、水体黑臭等问题为突破口”,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
业内将海绵城市建设的各种尺度形象地喻为“大海绵”“中海绵”“小海绵”。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海绵城市专家张全曾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解释称,“小海绵”是小区尺度,指源头水量或污染物的减排,就是尽可能将雨水通过地表收集、调蓄、渗透;“中海绵”是街区尺度,主要是指排水系统的改造;“大海绵”是城市尺度,指在河道末端进行控制,涵盖整个城市的水系系统构建和改善。
由此可见,海绵城市建设涉及面广、投资数额大。比如单是综合管廊建设就耗资惊人——根据住建部标准定额司制定的《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投资估算指标(试行)》,综合管廊项目建设成本为每公里0.5亿元至1.7亿元。
这么庞大的资金由谁来出?“目前海绵城市建设主要依靠政府出资。尽管可以通过银行贷款、PPP等方式募集社会资金支持海绵城市建设,但最终还是要政府买单。”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贾绍凤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
年6月,首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评审结果公示,河北唐山、山西长治、湖南岳阳等20个城市入围。随后,《中央财政海绵城市建设示范补助资金绩效评价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印发,绩效评价结果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这让补助发放有了评价标尺。
今年3月25日,财政部发布了中央财政海绵城市建设示范补助资金年绩效评价结果:A档城市5个,分别为山西长治、江苏无锡、湖南岳阳、广东广州、四川泸州;B档城市15个,包括河北唐山、吉林四平、江苏宿迁、浙江杭州、安徽马鞍山、福建龙岩、福建南平、江西鹰潭、山东潍坊、河南信阳、湖北孝感、广东汕头、陕西铜川、甘肃天水、新疆乌鲁木齐。
值得留意的是,《办法》提出,对年度绩效评价结果等级为A、示范期总体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较好的,予以通报表扬,在拨付资金时适当加快进度;对年度绩效评价结果等级为C和D、示范期总体绩效目标完成滞后的,适当缓拨、扣拨补助资金。评价结果将作为示范城市所在省份下一年度参与示范评审的重要依据。
最高11亿元,最低7亿元
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第二批申报城市需要具备哪些条件?首先,在数目上,每个省可推荐1个城市参评,上述被评为A等级的城市所在省可多推荐1个城市参评。其次,对申报城市的规模也有一定要求:地级及以上城市城区人口不低于50万人,县级市城区人口不低于20万人。最后,申报城市财力应满足海绵城市建设投入需要,不得因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形成新的政府隐性债务。
示范城市需要具备哪些特性?基础条件好、积极性高、特色突出——这是三部门给示范城市提出的要求。
在此基础上,成功申报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的,中央财政按区域对示范城市给予定额补助。
具体来说,地级及以上城市方面,东部地区每个城市补助总额9亿元,中部地区每个城市补助总额10亿元,西部地区每个城市补助总额11亿元;县级市方面,东部地区每个城市补助总额7亿元,中部地区每个城市补助总额8亿元,西部地区每个城市补助总额9亿元。补助资金根据工作推进情况分3年拨付到位。
中国城市报记者对比此前国家给予地方海绵城市专项补助资金后发现,补助标准逐步下降,此前按城市规模,每城每年4亿元到6亿元不等;此外,示范城市名额如今在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补助资金使用范围涉及三方面
去年,河南省郑州市遭遇特大暴雨,一时间重新唤起了人们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思考。
事实上,郑州对于海绵城市的投入并不小。年发布的《郑州将投.8亿打造城市“海绵”》一文如今依然被挂在郑州市人民政府网上。
如此巨额资金花在了哪里?据上述文章报道,当地计划至年,建筑与小区海绵设施总投资57.5亿元,城市道路海绵设施总投资.1亿元,城市绿地总投资.9亿元,城市水系总投资.1亿元,污水处理厂总投资61.2亿元,监测与管控能力建设1亿元。
建设海绵城市是否意味着动辄要花费庞大的资金投入?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教授俞孔坚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海绵城市的核心是基于自然给水更大的空间,让自然河道、湿地、绿地发挥作用,不是投入巨资建设孤独的灰色基础设施。
“尽管自海绵城市建设以来,其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改善了试点城市的内涝问题。但由于它未被某些城市完全理解,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部分偏差。特别是一些开发商、投资商将其从一个绿色的途径转变成灰色的途径,无限制地将投资做大,导致公众认为海绵城市投资成本很高,效益却不明显。”俞孔坚说。
中国水工业互联网站CEO张颖夏也持有类似观点:“海绵城市的初心,是利用绿色生态的方法解决源头雨水的问题,是花小钱办大事。不能乱借海绵城市的名义去挪用资金。”
据悉,本次三部门要求补助资金要花在“刀刃上”,具体用于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海绵城市建设相关的排水防涝设施、雨水调蓄设施、城市内部蓄滞洪空间、城市绿地、湿地、透水性道路广场等项目;二是海绵城市建设涉及的城市内河(湖)治理、沟渠等雨洪行泄通道建设改造以及管网排查、监测设施建设等;三是居住社区、老旧小区改造和完整社区建设中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绿地建设、排水管网建设项目等。
■中国城市报记者:郑新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