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麻痹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看图学针灸平衡针图解三杂病穴组之头面疾
TUhjnbcbe - 2020/12/5 15:34:00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传递健康和希望 http://pf.39.net/bdfyy/bdfzd/


  接前文,本文主要介绍杂病穴组之头面疾病!

01

急救穴(相似于人中)


  定位:此穴位于鼻唇沟与鼻中隔联线的中点。


  局解:布有口轮匝肌和面神经颊支,眶下神经分支及上唇动静脉。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眶下神经分支或面神经颊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用1寸毫针,以45度角,向上斜刺0.3―0.5寸,


  功能:醒脑开窍,回阳救逆,抗休克,疗昏迷,调节神经,消炎止痛。


  主治:休克、昏迷、晕厥、晕车、晕船、晕机,临床还可用于治疗中暑、小儿急惊风、癔症、癫痫、精神分裂症、急性腰扭伤、痔疮、低血压、高血压冠心病和心绞痛。


  按语:急救穴是用于病人急救的首选穴位之一,是以功能主治定名的一个特定穴位。选用该穴具有取穴方便,针感强,疗效突出的特点。临床主要用于各种急症,重症及昏迷的病人。手法是反复提插捻转,加大刺激量。为迅速强化针刺效果,可同时配合相关急救穴如:降压穴,胸痛穴,腰痛穴,咽痛穴等,必要时还必须积极配合中西医综合急救措施,此外,此穴还是中老年人的保健穴位之一。


  歌诀:急救穴居鼻中隔,针刺眶下面神经,唇沟中隔斜上刺,休克昏迷与中风。

02

醒脑穴(风池)


  定位:位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即项后枕骨后两侧,传统腧穴翳风与风府之间1/2处。


  局解: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的凹陷处,布有枕动静脉分支,深层为椎动脉,环枕后膜,蛛网膜下腔,脊髓上端和延髓下端,以及枕小神经分支,内侧为枕大神经。


  取穴原则:双侧同时取穴,左右交替取穴


  指针特点:运用手指作用于枕大神经或枕小神经后引起的指感为宜。


  指针方法:用拇指指腹与食指指腹作用于患者相应的穴位上,利用瞬间点压,点压力度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体质决定。


  手法:一般分为轻,中,重三种,轻度手法以局部微痛为主,中度手法以局部能忍受为主,重度手法以局部瞬间钝痛为主。


  指感:局部酸胀痛为主。重力点压即可出现瞬间的晕厥。


  功能:调节心理,调节神经,调节内脏,醒脑明目,镇静安神,抗衰老,保健。


  主治: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引起的脏腑功能紊乱、更年期综合症,旅游综合症,颈肩综合症,高血压症,低血压,神经衰弱,糖尿病,白血病,慢性肝炎,慢性肾炎,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疾病。


  按语:醒脑穴为强身保健的首选穴位,此穴位于人的生命中枢部位。临床所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指针疗法。在指压力度上一般分为轻中重三种。主要根据病人的体质年龄,性别来决定,但以安全放在首位。


  歌诀:醒脑保健于风池,指针瞬间枕神经,调节内脏与安神,解除疲劳体轻松。

03

神衰穴


  定位:位于脐窝正中


  局解: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和腹壁下动静脉,深部为小肠。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


  指针特点:以指腹点压第十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或点压腹腔小肠管后产生的指感为宜。


  指针方法:一、采取双手并拢,掌心相对,利用中指、食指、无名指瞬间点压神衰穴。二、用掌心帖于此穴,另一掌心压于手背上,随腹式呼吸有节律的按压49次。


  指感:以局部酸胀痛感并向整个腹部及会阴部放射。


  功能:健胃消食益气健脾,调节神经,促进机体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力。


  主治: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临床还可用来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糖尿病、慢性肝炎 肝硬化、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晕车、晕船、晕机。


  按语:此穴为中老年人的保健学之一,每周调节一~二次,可以起到预防疾病发生,延缓
   衰老,保健长寿的作用。对慢性疾病可以作为辅助治疗穴位。


  歌诀:保健神衰于脐窝,指针十肋点此穴。过敏糖尿慢性病,增加免疫与调节。


  

04

癫痫穴


  定位:位于胫骨与腓骨之间,及髌骨下沿至踝关节连线的中点。


  解剖:在胫骨前肌中,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深层为腓深神经和胫前动静脉。


  取穴原则:左右交替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腓深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感:局部针感或放射性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上下提插


  功能:醒脑开窍,调节神经与精神系统,舒筋活血,理气和中。


  主治:癫痫、癔症性昏厥、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急性胃炎、消化道溃疡、痛经、肩周炎、晕车,晕船,晕机。


  按语:主治癫痫病,为巩固疗效,还需配合胸痛穴,醒脑穴。对于年龄小发病时间短的病人效果较为理想。


  歌诀:癫痫下肢中央取,左右交替腓神处。精裂癔症与昏迷,快速直刺四厘许。


  

05

精裂穴(承山)


  定位:位于委中穴与足跟连线的中点,腓肠肌腹下正中之凹陷的顶端。


  局解:在腓肠肌两肌腹交界下端,及肌与腱的连接处,布有隐静脉,深层为胫后动静脉和腓肠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


  取穴原则:交替或同时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胫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上下提插,可滞针。


  针感:出现放射性针感向踝关节传导。


  功能:醒脑开窍,调节神经,止痛消炎,抗休克,降血压,舒筋活络,活血化淤,清热解毒。


  主治:精神分裂症、癔症、癫痫,以及休克、昏迷、中暑、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腓肠肌痉挛、踝关节软组织损伤、痔疮、偏瘫。


  按语:此穴临床适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穴位之一。对狂躁型精神分裂症还需配合急救穴,胸痛穴。强刺激疗法,每日一次,必要时可配合中药。此穴对临床急症有较好疗效。


  歌诀:精裂穴为腓中点,左右交替胫深先。开窍醒脑腰扭伤,癔症精裂与癫痫。

06

偏瘫穴


  定位:耳尖直上3寸。


  局解:布有颞肌和颞浅动静脉额支,耳颞神经分支,枕大神经吻合支。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针刺耳颞神经分支或枕大神经吻合支


  针刺手法:滞针或一步到位到位针刺手法


  1、滞针手法:待针体刺入要求深度时,按顺时针方向捻转发生滞针,然后再按逆时针方向捻转退回针体,此种针感一般30分钟左右自行解除。


  2、一步到位到位针刺手法:对惧针,不愿留针的病人采用的针刺手法。


  针感:以强化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


  功能:益气壮骨,化痰祛风,醒脑开窍,调节内脏,调节神经,调节平衡,扩张血管,解除痉挛,消炎止痛,降压降脂。


  主治:脑血管意外引起的中风昏迷、中风后遗症----偏瘫、偏头痛、面神经麻痹、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


  按语:是治疗中风后遗症----偏瘫的特定穴位之一,临床也采用偏三针,(偏瘫穴,肩痛穴,膝痛穴),重病人可采用“偏五针”,在偏五针的基础上加臀痛穴,踝痛穴。原则上不留针,但对个别病人要求留针时,首先在病人不惧针,不晕针的前提下。一般可以留针4―8小时,最长可留12小时,针体一般自行可退出体外,但对后遗症恢复期机体出现肌肉萎缩,偏瘫性粘连的病人可以配合患侧肩痛穴。膝痛穴,然后再针刺健侧相应穴位来收针。


  歌诀:偏瘫耳尖上一寸,交叉取穴透太阳,耳颞神经枕吻支。

07

面瘫穴


  定位:位于肩部,锁骨外1/3处斜向上2寸。


  局解:布有斜方肌和颈浅动静脉及锁骨上间神经。


  取穴原则:面瘫,乳突炎以交叉取穴为主,胆囊炎同侧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锁骨上间动静脉,出现得气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上下提插手法,可滞针。用1寸毫针,针尖向颈部方向成45度角斜刺0.5---1寸。


  针感:放射性针感向颈部和面部放射,或局部酸麻胀。


  功能:祛风通络,活血化瘀,调节神经,促进神经修复,消炎止痛。


  主治:面神经麻痹、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乳突炎、流行性腮腺炎、胆囊炎。


  按语:曾用于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瘫的特定穴。越是发病时间短,治疗效果更加。对发病2小时以内者,以针刺治愈率可达70%。发病时间越长,效果越差。治疗期间应减少寒冷刺激,忌食鱼虾蟹,及辛辣之物。此穴因为位于肺尖部,为了安全,临床多以鼻炎穴,牙痛穴,明目穴代替。可以不用面瘫穴。


  歌诀:面瘫肩中交叉点,乳突痉挛和面瘫。交叉取穴锁神经,对侧压痛腮腺炎。

08

鼻炎穴


  定位:此穴位于颧骨下缘的中点。(迎香旁开1寸)


  局解:在颧骨下缘的中点,布有面横动静脉,深层为上颌动静脉和面神经颧支,下颌神经耳颞神经支,深层为下颌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面神经颧支或下颌神经耳颞神经支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无痛快速进针手法。待针体达到要求深度时,不提插不捻转自行将针退出。


  针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


  功能:退热,止痛。消炎,调节神经,抗过敏。


  主治:鼻炎、过敏性鼻炎、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下颌关节炎、上呼吸道感染。


  按语:此穴是用于治疗鼻炎的有效穴位之一,是以功能主治定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鼻部及面部病变为主,对过敏性鼻炎还必须配合增强肌体免疫力的相关穴位,调整病人的过敏体质,才能从根本上治愈病人的疾病。否则只是暂时的临床症状缓解,以后还会发作。对进针方向,深度,针感是针刺效应的关键。临床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副鼻窦炎应配合头痛穴,痤疮穴,痔疮穴进行全身调节方能达到理想效果。


  歌诀:鼻炎穴位颧下缘,交叉下颌面神经,进针方向透鼻翼,三叉鼻炎与面瘫。面肌痉挛后遗症,感冒过敏下颌炎。

09

明目穴


  定位:位于耳垂后耳根部,左下颌角与乳突中间之凹陷处。


  局解:皮下有腮腺,颞下窝翼静脉丛。耳后有动静脉及颈外浅静脉,布有耳大神经,深部有面神经干于颅骨穿出。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耳大神经或面神经干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采用一步到位针刺手法。用2寸毫针,向对侧内眼角方向刺0.5―1寸。


  针感:通窍开目,消炎止痛,调节视神经。


  主治:近视、白内障、青光眼、花眼、沙眼、电光性眼炎、急性结膜炎、急性角膜炎、面神经麻痹、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流行性腮腺炎、下颌关节炎、三叉神经痛.神经性耳鸣、耳聋。


  按语:是治疗眼疾的特效穴位之一。本文中介绍的近视主要是指青少年的假性近视。且恢复或好转后,还需3个月的平衡巩固期。白内障是指早期浑浊型白内障,坚持治疗可稳定或延迟晶体进一步浑浊,提高患者视力。对晚期白内障患者,针刺效果差,对糖尿病引发的白内障还必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相关穴位,效果更为理想。


  歌诀:明目穴位耳后坑,交叉取穴面神经,对侧眼角刺一寸,一切眼疾用之灵。

10

耳聋穴


  定位:位于股外侧,髋关节与膝关节连线的中点。


  局解:在阔筋膜下,股外侧肌中,有旋股外侧动静脉肌支和骨外侧皮神经,股神经肌支。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肌支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一、一线三点针刺法,即中间一针达到针刺要求一定深度,将针尖退到进针部位,再向上下的顺序提插三次。二、对外耳道的化脓性炎症可配合滞针疗法。


  用3寸毫针向下或成45度角斜刺,针尖要触到骨膜。


  功能:调节内耳平衡,聪耳开窍,强腰膝,理气血。


  主治:神经性耳聋、暴震性耳聋、美尼尔综合症、神经性耳鸣、以及骨外侧皮肌炎、急性荨麻疹、丹毒。


  按语:


  歌诀:耳聋穴位股正中,交叉直刺皮神经。


  暴震神经聋耳鸣,单独寻麻骨神灵。

11

痤疮穴(大椎)


  定位:位于第七颈颈椎棘突下与第一胸椎之间。


  局解:棘间韧带和颈横动脉分支,棘突间皮下静脉丛及第八颈神经后支内侧支,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取穴原则:定位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局部肌肉血管末稍神经为主。


  针刺方法:点刺放血疗法。局部常规消毒,采用三棱针快速点茨,挤出3至5滴血后,消毒绵球压迫即可。


  针刺手法:一、中心点刺法,即在相对的中心点进行快速针刺或用拇指食指将部肌肉捏起,再点刺放血。二、一线三点点刺法,即在中心点两侧1厘米处各点刺一针。


  针感:局部针感


  功能:调和阴阳,解毒消热,消炎抑菌,增加机体免疫力,和机体代谢机能。


  主治:痤疮、脂溢性皮炎、面部疥肿、面部色素沉着、毛囊炎、湿疹、寻麻疹、急性结膜炎、口腔炎、副鼻窦炎、扁桃体炎、急性淋巴结炎、上呼吸道感染。


  按语:是以局部功能命名的特定穴位。以治疗面部疾病为主。除点刺放血疗法外,亦可采用针罐结合治疗,留罐3至5分钟,以拔出数滴血为宜,亦可作为实证热证的辅助中医治疗。


  歌诀:痤疮七八椎体间,定位面部效为先。面部疥肿色沉着,五官炎症脂皮炎。


  (未完待续)...

学中医到中保!

中保职业培训学校,南京/福州/长沙校区,长期开设中医培训课程有:针灸、推拿按摩、拔罐、刮痧、艾灸、刺络放血、小儿推拿、催乳产康、育婴、正骨整脊、膏药制作、新九针、中医体质减肥、中医确有专长等。联系电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看图学针灸平衡针图解三杂病穴组之头面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