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在大腿后面,当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另说在承扶下3寸(《针灸大成》)或5.3寸(《针灸集成》)。布有股后皮神经,坐骨神经及股深动、静脉第三穿支。主治臀股麻木,腰脊疼痛,及急性腰部扭挫伤,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或瘫痪等。
穴义:
膀胱经经气在此升至天之天部。
名解:
浮,阳也、气也。郄,孔隙也。浮郄名意指膀胱经经气在此各至天之天部。本穴物质为委阳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吸热而上至天之天部,但因膀胱经气血性本寒湿,即使吸热其所上行天之天部的气态物也少,如从孔隙中上行一般,故名浮郄。
定位:
在大腿后面,当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
取法:
俯卧位,当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处取穴。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阔筋膜、坐骨神经、内收大肌。皮肤由骶丛的股后皮神经分布,皮下筋膜稍,厚脂肪组织较多。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大腿阔筋膜,在股二头肌和半腱肌,半膜肌之间深进,入坐骨神经干。经股后骨间隔,深至内收大肌。营养动脉来自股深动脉的第一、二穿支。内收大肌由闭孔神经支配。
功用:
舒筋通络,强腰膝。
主治: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小儿麻痹后遗症;腰背痛,股部炎症等。
刺灸法:
直刺1.5~2.5寸,局部酸胀,有闪电样感向下肢放散。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