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一下,了解更多软组织管理知识技巧
步态是通过下肢推动直立的身体向前移动。正常步态能有效地使人体向前移动。所谓有效是指花费最少能量完成这一活动。由于下肢的病变往往在步态上表现得最明显,因此,临床医师必须对步态各个正常和异常的参数有足够的了解,以便在明确诊断、分析病情、计划治疗和评估疗效等方面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肢体不等长
提髋步态
重心的垂直移动过大,骨盆在短肢支撑时明显侧倾,长肢于摆动时易拖地。其代偿方式是使两肢长度接近,短肢呈足马蹄位,或长肢呈屈曲位,摆动期加大屈曲。当患肢(长肢)进入摆动期时,骨盆本应向该侧倾斜,但为了避免足拖地,则反而将该侧骨盆提高,呈反向倾斜,即所谓的提髋步态。
关节功能严重受限
画弧步态
患肢的长度不适应或是对某个步态阶段特殊要求的不适应,如马蹄足无法满足足跟着地的要求,摆动肢不沿矢状面向前,而向外呈弧形向前以防止足拖地,形成画弧步态。
肌肉无力
主要是运动神经的功能丧失造成的肌肉麻痹、失用,如断裂、粘连、挛缩等。情况各异,表现多样化。常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股四头肌无力
股四头肌无力步态
多见于脊髓灰质炎患者,步行中试图保持膝关节伸展使整个身体前移,于是在足跟着地后将身体甩向前方以保持平衡,防止支撑膝突然屈曲。当臀大肌肌力也存在减弱的情况时,或患侧膝关节不能完全伸直时,则需以手向后推压股骨而使膝被动伸直。
2.臀大肌麻痹
臀大肌麻痹步态
在摆动期患肢的膝关节必须处于扣锁状态,直至支撑中期维持支撑肢稳定,同时又保证患侧髋充分伸展。
3.臀中肌麻痹
臀中肌麻痹
患肢开始支撑,健肢在支撑期之末,即将转入摆动期,以代偿骨盆的不稳定。其特征为负重阶段髋关节外展,将躯干弯向健侧。
4.胫前肌麻痹
跨阈步态
支撑期的各个阶段,患肢膝关节均被动加大屈曲,而在摆动期仍需加大屈髋和屈膝,以抬高患肢,避免拖地,称之为跨阈步态。
避痛步态
步态的某个阶段引起疼痛,患者的代偿是尽量减少患肢负重,致支撑期缩短。如由于痛风造成第1跖趾关节疼痛的患者不愿屈曲关节,导致平足行走,重量由后跟支撑,减少负重期时间,形成不对称步态。
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中枢神经疾患后遗症,主要有:①痉挛步态:如偏瘫、脑瘫后遗症;②共济失调步态:如小脑疾病后遗症;③慌张步态:帕金森病。
静力不稳定
关节载荷传导丧失其应有的关节传导关系造成的病理步态。如髋关节脱位,股骨颈骨折不愈合,膝关节不稳定等。
相关阅读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肘关节疼痛的6种病,临床诊断您了解么●米琨:后交叉韧带损伤的MRI诊断
参考资料:骨科临床检查法(第2版)
作者:裴福兴 屠重棋
声明:此文内容及图片由供稿单位提供,仅供学习交流,不代表骨科在线观点。
欢迎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
orth
orth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