⑥高脂血症:可增加血黏度,加速脑动脉硬化进程。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与卒中发病有关,但血胆固醇水平降低可增加脑出血风险。
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⑧体力活动减少、不良饮食习惯(高盐及动物脂肪高摄入)、超重、口服避孕药、滥用药物、感染、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血液病、血黏度增高等均与脑卒中发生有关。
4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
年龄、性别、种族、家族史等。
第二节脑血栓形成
1.定义:
①是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量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出现局灶性抻经系统症状体征。
②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
2.病因
①病因动脉粥样硬化是基本病因,②常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和高脂血症
3.病理及病理生理
A:病理分期:
①超早期〔1?6小时〕:病变组织变化不明显,可见部分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肿胀,线粒体肿胀空化。
②急性期〔6?24小时〕:缺血区脑组织苍白和轻度肿胀,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和内皮细胞呈明显缺血改变。
③坏死期〔24?48小时〉:大量神经细胞消失,胶质细胞坏死,炎性细胞浸润,脑组织明显水肿。
④软化期〈3天?3周〉:病变区液化变软。
⑤恢复期〔4周以后〉:液化坏死脑组织被清除,脑组织萎缩,胶质瘢痕或中风囊形成,可持续数月至2年。
B缺血半暗带:
①急性脑梗死病灶由中心坏死区和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组成,缺血半暗带仍存在侧支循环,可获得部分血液供应,尚有大量可存活的神经元,如血流迅速恢复使脑代谢改善,损伤仍然可逆,神经细胞仍可存活并恢复功能。
C再灌注时间窗和再灌注损伤:
①脑梗死区血流再通后脑代谢恢复,脑组织损伤理应恢复,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存在有效时间即再灌注时间窗。如果脑血流再通超过时间窗时限,脑损伤可继续加剧,产生再灌注损伤。
②研究证实,脑缺血超早期治疗的时间窗为6小时
4.临床表现
A①症状和体征:常在安静或睡眠中发病.
②发病后10余小时或1?2日达到高峰
③“三偏征”,优势半球受累常有失语
B辅助检查:①常规:CT检查。24小时后逐渐显示低密度灶②MRI清晰显示早期缺血性梗死;T1低信号T2高信号病灶
③腰穿检查:只在在不能做CT检查,临床难以区分脑梗死与脑出血时进行。
C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①诊断要点:中年以上髙血压及动脉硬化患者突然发病,一至数日出现局灶状性损害症状体征,并可归因于某颅内动脉闭塞综合征,临床上应考虑急性脑梗死可能。CT或MRI检查发现梗死灶可确诊。
5.临床处理
A处理原则:应遵循超早期治疗(力争在治疗时间窗内溶栓治疗),个体治疗原则,注意防治并发症。
B处理方法:①包括对症治疗、超早期溶栓疗法(尿激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②脑保护(自由基清除剂、阿片受体阻断剂、电压门控型钙通道阻断剂等)抗凝、浆纤、抗血小板治疗等)
②继发性:脑损伤指受伤指受伤一定时间后出现的脑受损病变,主要包括脑水肿和颅内
C排便障碍:①排尿的脊髓整合中枢在脊髓圆锥,(S2?S4)②膀胱的状态呈现两种:自动性膀胱(或反射性膀胱)和自主性膀胱(或非反射性膀胱)。
D痉挛:以高张性、高活动性牵拉反射和阵挛为特征。
三脊髓损伤临床综合征
A.中央束综合征:①颈脊髓血管损伤②上肢的运动神经偏于脊髓中央,③下肢的运动神经偏于脊髓的外周,③上肢神经受累重于下肢,下可行上完全麻痹
B.半切综合征:①常见于刀伤或枪伤。②脊髓伤半侧,温痛觉神经在脊髓发生交叉,造成损伤侧肢体本体感觉和运动丧失,对侧温痛觉丧失。 ~~
C前束综合征:脊髓前部损伤平面以下运动和温痛觉丧失,而本体感觉存在
D后束综合征:脊髓后部损伤平面以下本体感觉丧失,而运动和温痛觉存在。
F脊髓圆锥综合征:脊髓骶段圆锥损伤,膀胱、肠道和下肢反射消失。偶保留骶段反射。
J:马尾综合征:①椎管内腰骶神经根损伤,引起膀胱、肠道及下肢反射消失。②马尾的性质是外周神经,可出现神经再生,神经功能逐步恢复。③外周神经生长速度为1mm/d;马尾恢复2年左右。
H.脊髓震荡:①暂时性和可逆性脊髓或马尾神经生理功能丧失
四脊髓损伤诊断要点
1.外伤史:有明确的脊柱外伤史。
2.临床表现:损伤水平以下出现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和大小便。
3.影像学检查:X线,椎体骨折或脱位,和发现脊髓损伤。
五脊髓损伤治疗原则
A.正确的急救转运:①维持脊柱的稳定,②防止脊柱的分离、扭曲,避免再次损伤脊髓③制动固再搬动。
B.药物治疗:①减轻脊髓的继发性损伤。使用大剂量类固醇激素、脱水剂、神经节苷腊(GM-1)、Ca2+、通道阻滞剂、阿片受体拮抗剂、自由基清除剂、东莨菪碱等药物治疗。
C手术治疗:①尽早解除对脊髓的压迫,及时将椎骨骨折或脱位予以复位和内固定②重建脊柱稳定性,防止不稳定的脊椎再次损伤脊髓,③。包括:牵引(颅骨牵引复位及Halo牵引支架)、姿势复位、手术复位、椎管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等。
六脊髓损伤防止并发症
A防治压疮:
B防治呼吸道感染:①高位脊髓损伤患及时排痰,
C防治泌尿道感染和结石形成:①多饮水,②保全天尿量在ml以上;控制残余尿量80ml以下
D防治深静脉血栓形成:使用肢体气压治疗重要的康复措施。
F控制疫挛:姿势体位、易化技术、牵拉技术、物理疗法和药物治疗控制肌痉挛。
第五节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小儿麻痹症)
1.定义
①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常侵犯脊髓,尤以腰段和颈段最常受累,少数患者可波及延髓、脑桥、中脑主要病变为前角运动神经元变性、坏死。②典型的临床表现是非对称性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③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肌、吞咽肌麻痹,甚至呼吸中枢麻痹而危及生命,由于病变好发于婴幼儿,故又称小儿麻痹症。
第六节周围神经损伤
一.概述
1.定义**
A指周围神经干或其分支受到外界直接或间接力量作用而发生的损伤。
B原因包括:感染、外伤、缺血、代谢障碍、中毒等因素。
C神经炎:属于炎症性质的病变称为神经炎;
D周围神经病:将由于营养、代谢、中毒等所致的病变称为周围神经病;
E:周围神经损伤将外力作用的损伤称为周围神经损伤。包括:①牵拉损伤:如产伤等引起的臂丛损伤;②切割伤:如刀割伤、电锯伤、玻璃割伤等;③压迫性损伤:如骨折脱位等造成的神经受压;④火器伤:如枪弹伤和弹片伤。⑤缺血性损伤:肢体缺血挛缩,神经亦受损;⑥其他:如电烧伤、放射性烧伤,医源性损伤〔如药物注射性损伤〕
2.周围神经损伤分类
目前仍用是年Seddon提出的神经损伤分类
A:神经失用(neurapraxia)①又称神经震荡为轻型神经损伤②明显运动障碍但无肌肉萎缩,不留后遗症。
B轴突断裂(axonotmesis):①轴突发生断裂,但神经鞘膜保持完整,远端神经纤维发生沃勒变性②常见压伤、挫伤、牵拉伤。③神经完全损伤,表现运动、感觉功能障碍,有肌肉萎缩和神经营养性改变,④经过一段时间可自行恢复④牵拉伤神经拉断,如外伤,产伤恢复较差。
C神经断裂:(neurotmesis)①神经束或神经干的完全断裂,②轴索、髓鞘和神经膜完全横断神经功能完全丧失②病因:锐器伤、牵拉伤。③神经的两个断较近、神经断面增加、断面之间无阻挡,可神经功能恢复。反之手术缝合,缝合后神经功能可恢复或恢复不完全。
3.周围神经损伤程度
年Sunerland;五度
①I度损伤:传导阻滞,直接压迫神经纤维或局部严重缺血造成,在短时间肉恢复;
②II度损伤:轴突中断,神经内膜管完整,损伤远端发生瓦勒变性,多由长期或严重压迫所致,可自行恢复;
③Ⅲ度损伤:多由长期或严重压迫所致。神经纤维横断,而神经束膜完整。有自行恢复的可能,但多为不完全恢复
④Ⅳ损伤:神经束内的大部分或全部神经纤维受损,但神经干外膜保持完整,需手术修复
⑤Ⅴ损伤:神经干完全断裂
二周围神经损伤临床
4临床表现
A运动功能障碍:肌张力低下、肌肉弛缓性瘫痪、肌肉萎缩、肢体姿势异常。
B感觉功能障碍:①主观感觉障碍:没有外界剌激出现感觉异常、自发疼痛、幻痛等。②客观感觉障碍:如感觉丧失、减退、过敏、过度、倒错等。
C反射异常:如深、浅反射均减弱或消失。
D自主神经功能障碍:①刺激性损伤:如皮肤发红、升高、潮湿、角化过度等,②破坏性损伤:如发绀、冰凉、干燥、无汗或少汗、指(趾)甲粗糙变脆、毛发脱落等
第七节帕金森病
1.定义
①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paralysisagitans,shakingpalsy)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进行性加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②四大主症:静止性震颤、动作缓慢、肌肉僵直及姿势步态异常
第八节多发性硬化
1.定义
①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CNS)白质脱髓鞘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②好发于20?40岁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③症状和体征提示CNS内病灶的空间多发性与病程中缓解与复发的时间多发性构成了该病的主要临床特点
第九节老年性痴呆
1.定义
①老年性痴呆(seniledementia)亦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②临床以隐袭起病、缓慢进展、逐渐加重的记忆障碍、思维判断能力衰退、情绪改变、行为失常等高级认知功能衰退为特征。
◎声明:本文相关素材、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为分享专业知识!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谢谢!
(点击图片,查看康复职称考试资料)
点击“阅读全文”进入商城查看康复专业书籍!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