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新冠肺炎
新冠病毒是属于病毒的一种,属于冠状病毒的β属,外形呈圆形或者椭圆形,有包膜,包膜上有不同的棘突,整个外形在电镜下看起来像皇冠一样,所以称之为冠状病毒,直径为80到纳米。
预防措施
预防新冠肺炎的方法如下:
1、减少暴露机会,避免去高发区,避免去封闭、拥挤、不通风的公共场所;
2、勤洗手:用肥皂和自来水洗手至少20s;
3、戴口罩:如果要出门,需要正确佩戴口罩,n95口罩最好,普通医用口罩也可以;
4、安全饮食:不吃野生动物。烹饪后吃肉、蛋和家禽。
02
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属于丙类传染病。
流感在中国以冬春季多见,临床表现以高热、乏力、头痛、咳嗽、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为主,而呼吸道症状较轻。
预防措施
流感作为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预防措施如下:
1、冬春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到人多、空气流通不良的场所,例如超市、集市、医院等地方。
2、注意呼吸道防护,如果到人员密集、空气不好的场所可以佩戴口罩,减少空气中流感病毒的吸入。
3、提高免疫力,做到合理膳食,多吃水果、蔬菜,不过度劳累,避免受凉、接触流感患者等诱因,适当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从而降低发病的风险。
4、接种流感疫苗,特别对于老年体弱者可在冬季来临之前到当地疾控中心进行流感疫苗的接种,能预防本年流行的主要亚型。
5、药物预防,在接触流感患者后可以口服抗流感药物来预防流感的发生,常用药物有奥司他韦等。
03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属病毒引起的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因。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常在社区、学校、餐馆、医院、托儿所、孤老院及军队等处引起集体暴发。
潜伏期多在24~48小时,最短12小时,最长72小时。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24小时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黏液脓血。原发感染患者的呕吐症状明显多于继发感染者,有些感染者仅表现出呕吐症状。此外,也可见头痛、寒战和肌肉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
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幼儿来园、饭前便后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洗手时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待肥皂泡持续10秒后冲洗干净。
2、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不吃无牌无证的街边小店。
3、提倡喝开水,不吃生的、半生的食物,尤其是禁止生食贝类等水产品,生吃瓜果要洗净。
4、对病人、疑似病人要隔离治疗,居家休息,做好家庭内的隔离和卫生,病人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呕吐物及粪便做好随时消毒,防止出现家庭内的传播。
5、学校加强晨午检,一旦发现幼儿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不适,指导其就诊、隔离治疗,及时追查缺勤学生的健康状况,及时向疾控和上级部门报告。加强对发病班级学生的医学观察。加强对患病幼儿的追访,待幼儿症状完全消失后3天方可复课。
6、幼儿在家有呕吐、腹泻症状的请及时向班主任反映,以便我们第一时间做好消毒工作。
04
红眼病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一种非常危害的疾病,而且还是属于一种传染性的疾病。患者一般眼部症状有剧烈疼痛、异物感、灼热、畏光、流泪等,但患者的视力一般不受影响;眼部可见分泌物,患病初期多为水样分泌物,如继发细菌感染,可变为脓性分泌物;眼睑红肿,球结膜可见大量点状或片状出血,睑结膜滤泡增生;耳前或颌下淋巴结可发生肿大。
预防措施
红眼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染,健康的眼睛只要接触了病人眼屎或眼泪污染过的东西,如毛巾、手帕、脸盆、电脑键盘、书、玩具或门把手、钱币等,就会受到传染,在几小时后或1—2天内发病。
1、宝宝一旦得上红眼病应进行适当隔离,不要带他串门,暂时不要去幼儿园,不要到理发店、浴池,以免疾病蔓延;
2、患红眼病的宝宝使用过的毛巾、手帕和脸盆要煮沸消毒,晒干后再用,并为他准备专用的洗脸用具;
3、饮食清淡,多食蔬菜、新鲜水果等,保持大便通畅;
4、开放患眼,不能遮盖,否则眼分泌物不能排出,反而加重病情。
5、平时教育孩子注意个人卫生,做到不用脏手揉眼睛,勤剪指甲,饭前便后要洗手。眼屎多时,要用干净手帕或纱布拭之。洗刷用具个人专用,在红眼病流行期间尽量不去公共场所。
05
手足口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引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驰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容易发生死亡。
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大多数不会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和A组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的某些血清型。
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
个人预防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家庭预防
家庭预防手足口病重在勤洗手、加强居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彻底清洗儿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勤晒衣被;尽量少让孩子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如有不适,医院就诊。由于肠道病毒种类较多,若小孩曾患过手足口病也不能掉以轻心,有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再次感染另一种肠道病毒,再次发病。
06
流行性腮腺炎
感染腮腺炎后14~24天出现低热、头痛、疲倦,然后一侧或两侧以耳垂为中心腮腺肿大,痛感,张口困难,进食时痛,尤以吃酸性食物引起唾液分泌时疼痛加重。颌下腺和舌下腺也会肿大。附近淋巴腺也相继肿大。腮腺肿胀4~5天渐消退,1~2周痊愈。
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流行性腮腺炎的出现主要是因为病毒细菌的姿势以及传播,因此要想做好预防工作,首先要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中要经常锻炼身体,提高抵抗力;衣物被子等贴身衣服要经常换洗晾晒,避免细菌滋生;要做好室内通风工作,避免病毒滋生;最后要经常洗手消毒,以免病从口入。
2.尽量少去人多的场所。流行性腮腺炎主要是通过人与人之间传播,为了预防这种疾病,最好在春季这个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少去人群拥堵的地方,以免因为自身身体素质差感染上病毒;另外也可以通过提前口服板蓝根冲剂进行预防,提高身体素质是最关键的。
3.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一旦发现自己有出现疑似流行性腮腺炎的症状,例如呼吸道感染或者是身体发热、两腮肿痛等情况,医院进行求诊治疗,以免导致病情发展严重化。
07
麻疹
麻疹发病分为3个过程:前驱期:又称为发疹前期,一般为3-4天。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即典型的呼吸道卡他症状,有事见麻疹粘膜斑。此外还有发热,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以眼症状突出,包括有结膜炎、眼见水肿、眼泪增多、畏光等。
出疹期: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40.5℃,皮疹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出疹顺序也有特点:最开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小时内向下发展,白年纪面部、躯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
恢复期: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消退,消褪顺序与出诊时间时间相同;疹消退后,皮肤留有糠麸样脱屑急棕色色素沉着。一般病程为10-14天。
预防措施
1.被动免疫:在接触麻疹后5天内立即给于免疫血清球蛋白,可预防麻疹发病;超过6天则无法达到上述效果。
2.主动免疫: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重要措施,其预防效果可达90%。
3.控制传染源: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隔离。一般病人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10天。接触麻疹的易感者应检疫观察3周。
08
水痘
水痘皮疹的特点一般首先出现于面部、头皮和躯干,其分布呈向心性,以发际、胸背较多,四肢面部较少,手掌足底偶见。鼻、咽、口腔、外阴等部位的黏膜亦可发疹。皮疹出现时仍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但往往较出疹前减轻。皮疹有痒感,有时因剧痒使患者烦躁不安。黏膜处皮疹易破溃成溃疡,常伴有疼痛。皮疹数量多者全身症状较重。
预防措施
1、注射水痘疫苗,医生一般推荐1周岁以上婴幼儿注射水痘疫苗。这种疫苗的缺点是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而且还有10%—30%的儿童不能完全免疫。但接种过水痘疫苗的孩子既使感染了水痘,症状也很轻微,有的甚至不出皮疹。所以如果健康状况允许,应该接种水痘疫苗。
2、生活中的预防
(1)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以免传染病交叉感染。
(2)学校教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环境整洁。
(3)疾病流行期间健康儿童应尽量不到公共娱乐场所去玩,也不去病儿家串门,以防接触传染。
3、远离传染源,学校、幼儿园发现孩子出现水痘症状应立即通知家长接孩子回家休息,并采取隔离措施。对易感人群进行疫苗接种,对接触病人的易感者观察3周。已与患儿有过接触的孩子,可服用板蓝根冲剂,每天一包,连服3—5天,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09
流行性脊髓炎
典型症状:疼痛、麻木、乏力、感觉障碍、发热骨痛,行走困难,局部红肿,等。
常见症状:急性脊髓炎的早期症状多为双下肢无力、麻木、病变部位的背痛、束带感,有的患者无任何其他症状而突然发生瘫痪。单侧或双侧下肢突发性麻木、乏力,出现相应部位的疼痛,可有运动障碍和感觉缺失,甚至出现尿潴留、瘫痪等表现。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运动功能障碍,感觉障碍,吞咽困难,构音障碍,休克性神经受累,脊髓性间歇破行,大小便潴留。
预防措施
1、一旦发现自己有此类的疾病,应自起病日起至少隔离40天患者衣物用具应煮沸或日光下曝晒2小时消毒。密切接触者,应连续观察20天,未服过疫苗者可注射丙种球蛋白0.3~0.5ml/kg。做好日常卫生经常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苍蝇,培养卫生习惯等十分重要。本病流行期间,儿童应少去人群众多场所,避免过分疲劳和受凉,推迟各种预防注射不急需的手术等,以免促使顿挫型感染变成瘫痪型。
2、灭活疫苗(IPV)优点是安全,一般用于免疫功能缺陷者及其家庭成员,也可用于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缺点是价格较昂贵,免疫维持时间较短,且需重复注射,肠道不能产生局部免疫能力。
3、减毒活疫苗(OPV)优点是使用方便,95%以上的接种者产生长期免疫,并可在肠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sIgA,使接触者亦可获得免疫效果;但由于是活病毒,故如用于免疫功能缺陷者,或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可引起瘫痪。
为幼儿一生
种下幸福的种子
审核丨林文娟
审稿丨全丽春
图文编辑丨卓晓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