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检查
头发和头皮
头颅
头颅的大小以头围来衡量,测量时以软尺自眉间绕到颅后通过枕骨粗隆。
头围在发育阶段的变化为:新生儿约34cm,出生后的前半年增加8cm,后半年增加3cm,第二年增加2cm,第三、四年内约增加1.5cm,4~10岁共增加约1.5cm,到18岁可达53cm或以上,以后几乎不再变化。
矢状缝和其他颅缝大多在出生后6个月骨化,骨化过早会影响颅脑发育。
尖颅见于Apert综合征患者,表现为头顶部尖突高起,造成与颜面的比例异常,这是由于矢状缝与冠状缝过早闭合所致。
头颅的大小异常或畸形可成为一些疾病的典型体征,临床表现如下:
①方颅一般表现为前额左右突出,头顶平坦呈方形,见于小儿佝偻病或先天性梅毒。
②变形颅一般表现为发生于中年人,以颅骨增大变形为特征,同时伴有长骨的骨质增厚与弯曲,见于变形性骨炎(Paget病)。
③小颅一般表现为小儿囟门多在12~18个月内闭合,如过早闭合可形成小头畸形,这种畸形同时伴有智力发育障碍或呆小症。
④长颅一般表现为自颅顶至下颌部的长度明显增大,见于Marfan综合征及肢端肥大症。
⑤巨颅一般表现为额、顶、颞及枕部突出膨大呈圆形,颈部静脉充盈,对比之下颜面很小。由于颅内压增高,压迫眼球,形成双目下视,巩膜外露的特殊表情,呈落日现象,见于脑积水。
颜面及其器官
单侧上睑下垂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白喉、脑脓肿、脑炎、外伤等引起的动眼神经麻痹。
双侧上睑下垂见于先天性上睑下垂、重症肌无力等。
面神经麻痹常表现为单侧闭合障碍。
检查内囊请患者向上看,检查者用双手拇指轻压患者双眼内眦下方,即骨性眶缘下内侧,挤压泪囊,同时观察有无分泌物或泪液自上、下泪点溢出。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见结膜有多少不等散在的出血点,可能与微血管炎和微栓塞有关。
结膜充血、发红见于结膜炎、角膜炎。
结膜见颗粒与滤泡见于沙眼。
结膜苍白见于贫血。
结膜发黄见于黄疸。
血液中其他黄色色素成分增多时一般不出现巩膜黄染。
巩膜不透明,又因血管极少,故为瓷白色。在发生黄疸时,巩膜比其他黏膜更先出现黄染而容易被发现。这种黄染在巩膜是连续的,近角膜巩膜交界处较轻,越远离此越黄。检查时,可让患者向内下视,暴露其巩膜的外上部分更容易发现黄疸。
中年以后在内眦部可出现黄色斑块,为脂肪沉着所形成,这种斑块呈不均匀性分布,应与黄疸鉴别。
正常虹膜纹理近瞳孔部分呈放射状排列,周边呈环形排列,当纹理模糊或消失,其原因是虹膜炎症、水肿和萎缩。
瞳孔的形状与大小:正常为圆形,双侧等大。
青光眼或眼内肿瘤时可呈椭圆形;
虹膜粘连时形状可不规则。
引起瞳孔大小改变的因素很多,生理情况下,婴幼儿和老年人瞳孔较小,在光亮处瞳孔较小,青少年瞳孔较大,兴奋或在暗处瞳孔扩大。老年人瞳孔变化不大。
虹膜前粘连时瞳孔形状不规则。
严重沙眼时,瞳孔无明显改变。
先天性虹膜缺损一般表现为瞳孔形态异常或有裂孔。
青光眼一般表现为瞳孔呈椭圆形。
眼底检查见视网膜动脉变细,呈铜丝状,并有动静脉交叉压迫现象,最可能的疾病是高血压动脉硬化。
慢性肾小球肾炎一般表现为视乳头及周围视网膜水肿,火焰状出血,棉絮状渗出物。
妊娠中毒症一般表现为视网膜动脉痉挛、水肿,渗出物增多时可致视网膜脱离。
糖尿病一般表现为视网膜静脉扩张迂曲,视网膜有点状和片状深层出血。
白血病一般表现为视乳头边界不清,视网膜血管色淡,血管曲张或弯曲,视网膜上有带白色中心的出血斑及渗出物。
如有黄色液体流出并有痒痛者为外耳道炎;
外耳道内有局部红肿疼痛,并有耳廓牵拉痛则为疖肿。
有脓液流出并有全身症状,则应考虑急性中耳炎。
有血液或脑脊液流出则应考虑到颅底骨折。
对耳鸣患者则应注意是否存在外耳道瘢痕狭窄、耵聍或异物堵塞。
鼻咽耳鸣血性分泌
额窦眼眶突出
筛窦眼球前外突出
上颌窦张口困难
蝶窦眼球固定
口唇的毛细血管十分丰富,因此健康人口唇红润光泽,口唇的颜色与某些疾病密切相关:
①当口唇干燥并有皲裂,见于严重脱水患者。
②当毛细血管充盈不足或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口唇即呈苍白,见于贫血、虚脱、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
③口唇发绀为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加所致,见于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等。
④口唇疱疹为口腔黏膜与皮肤交界处发生的成簇的小水疱,半透明,初发时有痒或刺激感,随后出现疼痛,一周左右即结棕色痂,愈后不留瘢痕,多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常伴发于大叶性性肺炎、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疟疾等。
⑤口唇颜色深红为血液循环加速,毛细血管过度充盈所致,见于急性发热性疾病,如细菌感染性疾病。
在相当于第二磨牙的颊粘膜处出现帽针头大小白色斑点,称为麻疹黏膜斑,为麻疹的早期特征。
颊粘膜出血点可能为出血性疾病或维生素C缺乏引起的。
颊粘膜点状糜烂见于慢性复发性口疮。
颊粘膜充血、肿胀称为黏膜疹,多为对称性,见于猩红热、风疹和某些药物中毒。
颊粘膜白色斑块见于鹅口疮,为白色念珠菌感染,多见于衰弱的患儿或老年患者,也可见于长期使用光谱抗生素和抗癌药之后。
正常牙龈呈粉红色,质地坚韧且与牙颈部紧密贴合,检查时经压迫无出血及溢脓。
牙龈水肿见于慢性牙周炎,牙龈缘出血常为口腔内局部因素引起,如牙石等,也可由全身性疾病所致,如维生素C缺乏症、肝脏疾病或血液系统出血性疾病等。
牙龈经挤压后有脓液溢出见于慢性牙周炎、牙龈瘘管等。
牙龈游离缘出现蓝灰色点线称为铅线,是铅中毒的特征。
在铋、汞、砷等中毒时可出现类似的黑褐色点线状色素沉着。
许多局部或全身疾病均可使舌的感觉、运动与形态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往往能为临床提供重要的依据:1
①镜面舌:亦称光滑舌,舌头萎缩,舌体较小,舌面光滑呈粉红色或红色,见于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及慢性萎缩性胃炎。
②舌体增大:暂时性肿大见于舌炎、口腔炎、舌的蜂窝织炎、脓肿、血肿、血管神经性水肿等。长时间的增大见于黏液性水肿、呆小病和唐氏综合征、舌肿瘤等。
③舌的运动异常:震颤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偏斜见于舌下神经麻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可表现为黏液性水肿,可见舌体增大。
维生素B2缺乏一般表现为口舌生疮等。
正常腮腺位于耳屏、下颌角、颧弓所构成的三角区内,正常腮腺体薄而软,触诊时摸不出腺体轮廓。
腮腺肿大时可见到以耳垂为中心的隆起,并可触及边缘不明显的包块。
腮腺导管位于颧骨下1.5cm处,横过咀嚼肌表面,开口相当于上颌第二磨牙对面额颊粘膜上。
腮腺肿大见于:
①急性流行性腮腺炎:腮腺迅速胀大,先为单侧,继而可累及对侧,检查时有压痛,急性期可能累及胰腺、睾丸或卵巢。
腮腺导管结石时,腮腺肿大,进食时肿胀和疼痛加重。
②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发生于抵抗力低下的重症患者,多为单侧性,检查时在导管口处加压后有脓性分泌物流出,多见于胃肠道术后口腔卫生不良者。
③Mikulicz综合征:除腮腺肿大外,还同时有泪腺、颌下腺肿大,但皆为无痛性。
④腮腺肿瘤:多形性腺瘤质韧呈结节状,边界清楚,可有移动性;恶性肿瘤质硬、有痛感,发展迅速,与周围组织有粘连,可伴有面瘫。
颈部检查
先天性斜颈病因为患侧胸锁乳突肌纤维性挛缩所致,故胸锁乳突肌粗短应为患侧。
斜颈可分为先天性与后天性,前者多见于先天性斜颈,后者可见于颈肌外伤等。若颈部强直,多为脑膜受刺激的特征,此时可另外检查患者Kernig征、
Brudzinski征是否为阳性。
颈部的姿势与运动是以颈椎、椎间关节、颈部肌群等为基础,由于椎间盘的连接缓冲、韧带的限制保护、以及寰枕关节(使头做俯仰、侧屈和环转运动)、寰枢关节(防止齿突后移)的作用,使得正常人坐位时颈部直立,伸屈、转动自如。
若头不能抬起,多为椎骨或肌肉的问题,可见于严重消耗性疾病晚期、椎骨外伤等。
随吞咽运动的颈前区肿物是甲状腺疾病的特点,系因甲状腺借甲状悬韧带与其后软骨组织紧密相连。
颌下和颏下明显红肿多见于该区域软组织感染,如下颌下间隙感染等。
颈部淋巴结肿大、质中(多为结核性)、无压痛,应结合病史、全身症状考虑是否为颈部淋巴结结核。
三尖瓣关闭不全时,右心室血液返流入右心房,影响静脉回流,可造成颈静脉压增高,颈静脉搏动。
颈动脉异常搏动多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高血压等因心高排血量所致脉压增大的疾病。
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癌两者皆可有颈部淋巴结肿大、发热、全身不适等表现,但前者起病前1~3周常有如腮腺炎等病毒感染的症状且甲状腺区有明显触痛,另外是否伴有颈总动脉搏动为两者鉴别点,前者有、后者无。
甲状腺的大小并无明显鉴别意义。
甲状腺质地甲状腺癌与桥本甲状腺炎两者甲状腺质地都较硬。
甲状腺是否为结节状甲状腺癌与桥本甲状腺炎两者都可为结节状。甲状腺是否有血管杂音此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特征。
英文
hair
scalp
skull
microcephalia
oxycephaly
towerskull
squaredskull
largeskull
settingsunphenomenon
dolichocephalia
deformingskull
face
visualacuity
visualfields
colorsensation
eyelids
entropion
ptosis
conjunctiva
eyeball
exophthalmos
enophthalmos
diplopia
paralyticsquit
nystagmus
cornea
marcussenilim
sclera
iris
pupil
convergencereflex
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