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某,男,52岁,家住内乡县赤眉镇,天津务工。3月24日不明原因出现双眼干涩、头晕不适,自己也没在意,26日早上起床后,感到左侧面部出现木、僵、压之疼痛,口角轻微歪向右侧,左侧肌肉无力,上眼睑轻度下垂,味觉减退,鼓腮漏气,喝水漏水,吃饭漏饭,吃饭的时候患侧有食物窝在嘴里。测血压/80mmHg,医院诊断为周围性面神经炎,在亲戚的推荐下于29日下午接受平衡针灸治疗。患者既往有头晕两年多,睡眠不佳。
1、干预原则:中枢调控,基因修复。
2、干预靶点:头痛点、降压点、面瘫点、心病点、失眠点、醒脑点
3、干预参数:每周三次,三周为一个疗程
4、干预效果
第一次干预:干预后疼痛和木僵感明显缓解,第二次调理前左面部的疼痛完全消失。
第三次干预:漏饭、漏水、漏气症状明显改善。
第五次干预:患者感到心情好多了,睡眠改善了,吃饭的时候患侧不再有食物嵌塞了。
第六次干预:味觉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第八次干预:眼睛干涩的症状没有了。
第十八次干预:到5月7日,经过18次干预,患者心情轻松了,身上有劲了,睡眠恢复正常,面部木僵、疼痛、口角歪斜和味觉等症状消失,临床治愈。
三、病案分析:
面瘫,又称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患者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中医称之为口歪眼斜,俗称吊线风、瞄准风(就像木工吊线,士兵瞄准一样)。面瘫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中枢性面瘫主要是因为脑血管病引起的面肌神经的瘫痪。周围性面瘫主要是因为外周神经受损以后引起来的,并不伴有脑血管的病变。该病例诊断为周围性面神经炎。
从解剖学功能定位,面神经是12对脑神经中的第7对脑神经,面神经支配除咀嚼肌和上睑提肌以外的面肌以及耳部肌、枕肌、颈阔肌等,支配舌前2/3的味觉和舌下腺、下颌下腺的分泌。从平衡医学来分析,面神经属于大脑中枢管辖的直辖市,直接接受大脑高级中枢的管控。面神经的不正常状态反应了大脑中枢指挥系统的不正常状态,对面神经的管控和调节功能出现问题了,反映了患者大脑供血不足,患者免疫功能降低,表现形式就是血压高和失眠。可以说,面瘫只是表面现象,只是一个面神经失调的症状反应,背后的核心因素是大脑中枢基因程序的问题,这就是中医“本”的核心。构成这个病的核心因素主要还是心理因素,是生气压力等不良情绪干扰中枢神经指挥系统,造成患者免疫力降低,借着疲劳和受凉引起了面神经的急性炎症反应,影响了面神经的管控和调节功能,造成面肌瘫痪。师父反复强调:“要透过症状看到疾病的本质问题是什么,要当一个明医(明白的医生)不要被疾病的表象所蒙蔽”。
西医认为,在免疫力降低的情况下,感染了病毒侵犯了面神经,造成面神经的炎症水肿,通过抗病毒治疗和激素治疗改善面神经的炎症水肿,一般输液治疗两周后停止治疗,让患者自行服用营养神经药物促使面神经功能恢复,治疗疗程长,疗效大都不理想,一般在恢复期推荐患者中医针灸治疗。西医药物治疗针对的是病变部位面神经的炎症水肿。
现代中医平衡针灸定位脑技术,治的是人不是病变部位,治疗定位在大脑管理疾病的地方,通过针刺分布在外周神经上的靶点开关,激发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首先干预的是现代脑的功能,清除了大脑中枢储存的不良信息,通过现代脑的升级为原始脑生理基因程序的正常运转提供了空天安全保证,达到病变靶位新的平衡。因此,经过平衡针灸干预后,患者心情愉快了,心胸开阔了,睡眠质量提升了,口眼歪斜的症状慢慢恢复正常了。师父王文远教授指出,平衡针灸疗效是由病人决定的,病人的病情、年龄、体质、心态直接决定疗效。平衡针灸只是利用了患者自身固有的疾病修复基因程序,帮助病人打开生命开关,让病人自己治疗自己的病,把治疗的权利交给了病人。
四、注意事项:1、不生气,保持愉悦心态。
2、保持每天8小时睡眠,不熬夜,保证三顿饭吃好。
3、春天早晚温差大,注意对面部的保护,不能受凉。
五、文献检索:
“面瘫”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两种,此病例属周围性面瘫,是因茎乳突孔内面神经受到寒冷刺激,使该神经缺血,水肿而致病,所以西医称为“周围性面神经炎”。面瘫的发病特点: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任何季节均可发病;无性别差异;起病急;儿童及青春期患者恢复快;中老年患者,不恰当调养,时间超过2个月,或再次复发者恢复慢,有时可留有面肌痉挛症。面瘫的临床表现:①患侧眼裂变大,眼睑不能闭合,有流泪现象;②患侧口唇歪向健侧;③患侧口角不能闭合,鼓腮动作,有漏气现象;④中老年患者可见患侧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⑤初次发作时只有患侧眼部麻紧感觉;⑥患病超过2周或再次复发者,往往不能做皱眉动作。特殊型面瘫:莱姆型面瘫是感染莱姆型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疾病。诊断关键点要问清楚是否有在森林、草原居住、旅行史,有蜱虫咬伤史
-
-
平衡平衡针灸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