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麻痹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ldquo风寒咳嗽rdquo怎么
TUhjnbcbe - 2021/7/16 16:45:00

传播:艾灸

刮痧

经络

穴位

养生

调理

健康

“风寒咳嗽”为外感咳嗽的一个主要证型,临床可见咳嗽声重,咽痒,恶寒无汗,头痛或发热,甚则喘急。

风寒咳嗽因气候骤变,或机体卫外不力,风寒邪气侵袭,或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受,寒主凝滞,收引,肺卫受感以致肺气壅遏不宣,清肃之令失常,则痰液滋生,阻塞气道,影响肺气之出入,因而引起咳嗽。风寒外束,腠理闭塞,则恶寒无汗,头身疼痛。

这类咳嗽亦可通过艾灸来调理。

灸疗方案

艾灸穴位:肺俞(双)、合谷(双)、列缺(双)、风门(双)、大椎、风池(双)、天突、中府(双)。

操作规程

①艾条温和灸:每穴每次灸10~15分钟,每日灸1~2次。

②艾炷隔姜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穴灸5~7壮,每日灸1次,重症可每日灸治2次。

主治:风寒咳嗽。症见咳嗽频作,声重,咽痒,痰白清稀,鼻塞流涕,恶寒无汗,发热头痛,舌苔薄白,脉浮紧。

穴位详解

一、肺俞(双)

此穴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此穴为双穴,左右各一);

所属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

主调病症有:肺经及呼吸道疾病,如咳嗽,气喘,咯血,骨蒸潮热,盗汗,及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肺结核,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等。

穴位图

二、合谷(双)

此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此穴为双穴,左右各一);

所属经脉为手阳明大肠经;

主调病症有:发热,头痛,目赤肿痛,鼻衄,血渊,咽喉肿痛,齿痛,耳聋,面肿,口眼歪斜,中风口噤,热病无汗,多汗,消渴,黄疸,痛经,经闭,滞产,腹痛,消化不良,痢疾,便秘,瘾疹,丹毒,疔疮,臂痛,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腮腺炎,三叉神经痛,癔病,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等。

穴位图

三、列缺(双)

此穴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此穴为双穴,左右各一);

所属经脉为手太阴肺经;

主调病症:咳嗽,感冒,气喘,咽喉痛,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正头痛,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痉挛,三叉神经痛,牙痛,颈项痛,掌中热,腕痛无力,小便热,阴茎痛,尿血,遗精,瘾疹,惊痫,头痛等。

穴位图

四、风门(双)

此穴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此穴为双穴,左右各一)

所属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

主调病症:伤风咳嗽,头痛发热,胸背彻痛,肩膀酸痛,项强,痈疽发背等。

穴位图

五、大椎

此穴在后背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所属经脉为督脉;

主调病症:发热,疟疾,中暑,感冒,气喘,癫狂,癫痫,骨蒸潮热,盗汗,脊背强急,项强,肺结核,支气管炎,颈椎病,头痛,小儿惊风,痤疮。

穴位图

六、风池(双)

此穴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此穴为双穴,左右各一);

所属经脉为足少阳胆经;

主调病症: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出血,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瘿气,落枕,伤风感冒,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症,耳鸣,耳聋,荨麻疹,丹毒,神经衰弱,癫痫,高血压,甲状腺肿,视神经萎缩等。

穴位图

七、天突

此穴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所属经脉为任脉;

主调病症为:咳嗽,哮喘,咯血,喉痹,失音,呕吐,呃逆,噎膈,瘿瘤等。

穴位图

八、中府(双)

此穴在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下1寸,平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此穴为双穴,左右各一);

所属经脉为手太阴肺经;

主调病症:1.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肺炎,咳嗽,哮喘,肺结核,支气管扩张;2.运动系统疾病:胸膺痛,肩背痛,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如肩周炎。

穴位图

风寒咳嗽的治疗,除了艾灸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进行预防。

1.平时注意休息,加强锻炼,感冒流行季节小心防护,不要到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免感染。

2.如出现风寒感冒的症状表现,医院诊治,以防风寒感冒加重导致风寒咳嗽。

3.风寒咳嗽早期,忌用收敛镇咳药,若误用或导致肺气郁遏,外邪不能外达,反而造成慢性咳嗽,日久难愈。

4.风寒咳嗽,饮食不宜肥甘滋腻,也不宜食生冷之品,以免阻碍脾胃运化功能,助生痰湿,加重咳嗽。

5.药膳

(1)姜葱粥生姜、葱白各20克,粳米克。入米煮粥,待熟时加生姜、葱白,稍煮即可,趁热食用,具有发散风寒解表的功效。

(2)姜糖水生姜20克,红糖20克,加水毫升,煮开后趁热频服,或加食热粥,具有祛风散寒温中的作用。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处理。

您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ldquo风寒咳嗽rdquo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