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女性而言,
妊娠是一项既艰巨,又幸福的“任务”。
在长达近40周的孕期里,
绝大多数女性可能出现痤疮、腰腿酸痛等症状,
更甚者会引发
激素分泌异常、妊娠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
冯女士,
一位怀孕36周的25岁准妈妈,
她的情况可能有些特别……
1个多月前,准妈妈冯女士来到我院中医妇科针推门诊就诊。就诊时,还不待接诊医生询问,冯女士便摘下了口罩,向医生诉说起了她的情况。原来,冯女士自从年初怀孕后便定期进行产检,各项检查也均显示正常。临近足月,她和家人正满心期待着新生命的降临。直到某天,她照常起床洗漱,却在镜子里看到了一张“不同往日”的面容。
“早上照镜子时,就发现自己的左右半边脸对不上了。”冯女士说道,“体型发福没有关系,腰酸背痛我也有准备,但是面瘫,却怎么也没有想到,万一以后一直这样了,怎么办啊!”心急的她赶忙前往外院神经内科就诊,初步确诊为面瘫。但由于处于孕期,外院医生并未对其进行药物治疗,而是医院的针灸门诊求医。
这才有了上面的故事。
我院中医妇科针灸门诊黄立师医生在对患者进行查体和检查后发现,冯女士右侧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扩大,鼻唇沟歪向健侧,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舌前2/3麻木,否认乳突后疼痛、疱疹,耳鸣等病史,最终诊断为“右侧周围性面瘫”。
面瘫,或称面肌瘫痪,其实大家都不陌生。周围性面瘫,是面神经受损后引起所支配肌肉的功能出现障碍的疾病,其主要是由神经缺损症状引起的,最主要和常见的病因是炎症感染,其诱发因素是受寒或免疫力降低等。
针对冯女士的情况,鉴于处于孕期,应慎用皮质类固醇药物,故经过黄立师医生及中医妇科金富锐主任的讨论,决定针对急性期采用局部针刺消水肿,并于一周后选择患侧本神,头维、阳白、攒竹、鱼腰、四白、巨髎、地仓透颊车、下关、迎香、承浆等穴行针,每周治疗3次,每次30分钟,配合电针、腕踝针和局部闪罐。治疗3次后,冯女士口角歪斜的症状有了好转,治疗6次后患者额纹部分恢复,其余症状进一步缓解,治疗12次治疗后患者额纹对称,面部表情肌恢复正常。
“我的脸终于正常了,谢谢医生,我终于可以用正常的面容迎接宝宝的诞生了!”在最后一次的复查中,冯女士及其家人对黄医生和金医生感谢道。而她,也在之后如愿以偿地迎来了腹中胎儿的降生。
治疗前,患侧额纹消失,眼裂增大;
针灸后,额纹恢复对称,眼裂闭合。
治疗前,口角歪向健侧,鼻唇沟变浅;
针灸后,逐渐恢复至正常。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口角向另一侧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又称“口喎”、“口眼喎斜”。周围性面瘫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而且在我国发病率高。周围性面瘫在现代医学中亦称面神经炎,是因面神经发生炎症所引起的病症,多为一侧,偶见双侧麻痹。面神经损伤可由各种原因引起,如炎症、手术、肿瘤等均可引起面神经功能障碍,这会给患者在外貌、社交活动以及心理健康等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对面神经损伤的干预就至为关键,如果面神经损伤得到及时而有效的干预,就有利于面神经的修复,也就更有利于面瘫症状的恢复。
目前,孕妇发生周围性面瘫的概率为普通人群的10倍,发病率为45/10万。针对面瘫的早期治疗,以激素治疗为主,可有效地消除水肿、抗炎、抗病毒,防止神经水肿变性。然而,对于孕产妇等特殊人群,考虑到部分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常规的激素类药物和抗病毒药物的用药颇为棘手,急需一种安全、无副作用的治疗手段。此时,针灸治疗的优势便凸显出来,其安全、创伤小、无副作用、疗效佳等特点,尤其适合于孕产妇——这一特殊人群的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在针灸治疗的过程中,对于行针穴位以及刺激强度的控制,应交由正规医疗机构的专科医师进行判断,以免发生因患者情绪波动引起的胎动不安或流产等后果。
针推门诊
地点:2楼中医妇科15诊室
时间:周一至周五
8:00-11:30,13:30-16:30
你知道吗?
产后身痛,中医也能来帮忙哦!
扫码进直播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郑桑
审核:王丽萍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