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炎,属于中医的面瘫病症范畴,常常发病急速,多为单侧,青壮年多见,冬春或秋冬较多。
临床诊断
病前受凉吹风史,少数患者有耳后耳内疼痛或面部不适等前驱症状。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一侧或双侧面部表情肌瘫痪,患侧额纹、鼻唇沟变浅或消失,眼裂增宽,闭合不全,口角歪向健侧,伴迎风流泪,舌前2/3味觉障碍,少数或有耳鸣、听觉过敏或耳部疱疹等。
临床上,要排除其他原因所致之周围性面瘫(小脑桥脑角、脑干病变、手术损伤、腮腺病变、格林-巴利综合征等)。
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5天至半年以内
3、后遗症期:发病半年以上
西医治疗
主要是抗病毒、营养神经、减轻面神经水肿等方法来进行治疗。比如说采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应用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甲钴胺、维生素B1;减轻面神经水肿的药物,如激素短时间少量应用等。
中医辩证论治
1、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额纹消失,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方剂: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或小续命汤加减
2、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脉浮数。
方剂:桑菊饮加减
3、风痰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作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方剂:牵正散加减
4、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倦怠乏力,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方剂:补阳还五汤加减
针灸治疗
治法:祛风通络、疏调经筋。
穴位:以面颊局部和足阳明、少阳经腧穴为主。阳白透鱼腰、攒竹、丝竹空、颊车透地仓、下关、迎香、人中、翳风、合谷、曲池、外关等。
辩证调护
面部避免吹风受寒,用温水漱口、洗脸,必要时可带口罩、眼罩防护。
因睑闭合不全,灰尘易侵入,每日点眼药水2~3次,防止暴露性角膜炎。
饮食忌生冷、辛辣、腥发之品。
加强面肌表情肌锻炼。
临床案例
年9月20日初诊:患者,韩某,男,29岁。晨起时发现口角向右侧歪斜,流口水,不能鼓腮,医院神经内科行头部CT检查,CT结果示正常。告知患者面瘫可能无法恢复,患者担心害怕,遂来我处就诊。查体:左侧额纹消失,左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右侧歪斜,眼睑闭合不全,不伴耳鸣、耳后疼痛,平素易出汗,怕冷,舌质淡嫩,苔白,边有齿痕,脉沉弱。辩证为风寒袭络证,予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麻黄15g,细辛15g,白附片60g,乳香10g,没药10g,桂枝15g,白芷10g,防风15g,天南星10g7剂
配合口服泼尼松抗炎消除神经水肿,胞磷胆碱钠片营养神经。告知患者患部禁止吹风受凉,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或佩戴眼罩,加强锻炼面部肌肉。
年9月28日二诊:服药7天后,左侧面部表情肌有所恢复,眼睑闭合不全较前好转,能够鼓腮,舌脉同前。处方如下:
麻黄15g,细辛15g,白附片75g,乳香10g,没药10g,桂枝15g,防风15g,白术15g,乌梢蛇10g,蜈蚣2条7剂
继续配合西药治疗,予以配合针灸治疗,余治疗同前。
年10月6日三诊:经过2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鼻唇沟变浅恢复,口角歪斜明显好转,左侧面部表情肌已接近恢复,能鼓腮、吹口哨,患者喜不自禁,嘱继续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
笔者临床以来,发现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炎,较单纯西药,或中医中药,能够明显提高恢复率和缩短病程,且治疗费用低廉。临床值得推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