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痛可以自行服用止痛药?药物也会影响体检结果?抗过敏药可随意服用?由于缺乏全面、准确的安全用药知识,用药不对症、重复用药等误区,我国因药物不良反应致病的例子屡见不鲜。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体的健康越来越重视,如何安全用药也显得日益重要。小编梳理了日常用药习惯中的七个常见误区。
用药习惯之一:牙痛原因有多种,不能乱服止痛药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牙痛是最常见的口腔疾病症状,不同的原因引起的牙痛表现不同,治疗的方法也要区别开来。但是很多人对牙痛的治疗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以致延误了治疗,造成更大的危害。
据贵阳晚报报导,一7岁男孩因牙痛出血,奶奶给他吃了两粒止痛片后,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经医院抢救,孩子脱离危险。医生称,孩子的肝、肾功能不成熟,对药物代谢较差,不能乱用成人止痛药。
中国药学会合理用药科普传播专家团提醒公众,人们平常牙疼,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牙体、牙髓病变,主要是龋齿引发的牙髓炎症等。第二种是牙周病变引起的,如食物嵌塞引起的牙龈炎、冠周炎,不注意牙周卫生引起的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牙根暴露、牙齿松动脱落等等。一旦出现疼痛如牙痛,医院就医,不可自行服用止痛药,止痛药可能掩盖病情,有些还会引起胃部的不良反应,滥用止痛药可致胃出血、哮喘、荨麻疹、耳鸣、听力减退、神经紊乱等。疼痛都是有原因的,疼痛难忍医院做检查找到病因,而不是乱吃止痛药。
专家强调: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来消炎,达到止痛的效果。长期使用抗生素,在抑制、杀灭致病菌的同时,也会抑制、杀灭口腔中的正常菌群,引起新的口腔疾病和新的感染。同时,使病菌产生耐药性。
用药习惯之二:服药之后去体检,当心结果会超标现代人越来越
据楚天都市报报导,30岁的小朱入职体检时查出肝功能异常,他感到既吃惊又纳闷,因为之前打过乙肝疫苗。原来小朱体检前患了重感冒,且一直在服用感冒药,医生判断很有可能是药物影响了他的体检结果。停药后经复查,结果显示肝功能指标正常。
中国药学会合理用药科普传播专家团提醒公众,多项检测指标会受到药物的影响,比如:
1、影响血常规、血糖及血液电解质检测的药物。(1)含雌激素的避孕药。女性服用后,在血常规检测时会检出血小板、红细胞减少。这是因为此类药能影响人体的血脂正常含量,使葡萄糖耐量试验降低,并可引起血小板、红细胞数量减少,以及肝脏转氨酶含量升高。(2)抗凝药。服用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等抗凝药物后,可能引起凝血时间的改变。如需要做血常规及凝血试验,应尽量在用药后8小时再抽血检测。(3)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可使血糖测定增高,易被误认为是糖尿病的征象。(4)利尿药。如氢氯噻嗪、呋塞米、依他尼酸等。这类药由于对肾脏的保钠排钾作用,可使血液中钾离子含量明显降低,故对血液电解质(尤其是钠、钾)化验结果有影响。
2、影响尿糖、尿常规检测的药物。(1)维生素C。有些人长期服用维生素C制剂,有可能导致尿糖偏低。维生素C是强还原剂,可以与化验血糖、尿糖的试剂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化验出的血糖、尿糖含量偏低。(2)B族维生素、黄连素。在服用B族维生素、黄连素后,尿检时可见尿液呈黄色,会影响尿液颜色的判断。(3)磺胺类药物和青霉素。磺胺类药物和青霉素等抗菌药物,能增高血液中尿酸浓度。服用磺胺类药物后,尿胆原检查会出现混浊,影响结果判断。
3、影响肝功能检测的药物。(1)感冒药。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以及含扑热息痛的新康泰克、白加黑等感冒药,可能引起转氨酶升高,从而被误判为肝脏出了问题。(2)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该类药物一般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也可能引起转氨酶升高。(3)激素类药物。雌激素类药物能影响人体的血脂正常含量,使葡萄糖耐量试验减低,并可引起血小板、红细胞数量减少以及肝脏转氨酶含量升高。肾上腺素则可使血糖测定明显增高,可被误认为是糖尿病的征象。
4、影响视力检测的药物。(1)服用青霉素、氯霉素、磺胺类等抗菌药物后,可能引起暂时性视力下降、复视(看东西有重影)、眼球运动障碍、视乳头水肿等。(2)服用抗结核药乙胺丁醇后,可能引起视神经炎,出现视力模糊、眼痛、红绿色盲等。
专家建议,为得到正确的化验检查结果,患者有必要在检验前停用有影响的药物,大多数药物停用后,快则几小时,慢至48小时其影响基本上消失。但应注意,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不能擅自停药。医院,先空腹抽血再吃药,并检查其他项目。
用药习惯之三:视疲劳常滴眼药水,长期使用伤眼睛现代人每天面对电脑、电视、手机,熬夜加班,用眼过度,对眼睛的伤害很大,有些人甚至出现双眼刺痛感、肿胀感、视力减弱等各种视疲劳的症状,很多人都习以为常地拿出眼药水滴上几滴,感觉很舒服。殊不知长期滥用眼药水也会对眼睛造成伤害。
据中新网报导,广告设计专业大学生小朱由于经常用眼,用眼过度使得点眼药水成为了她的生活习惯。起初她只是睡前点,现在每天得点多次,过一会儿眼睛又很干。“不点就更难受”成了小朱现在的一大苦恼。
中国药学会合理用药科普传播专家团提醒公众:长期连续,或不规范地使用眼药水,会打破眼表泪液平衡,从而导致眼睛越来越不舒服。常见症状有怕光,眼睛睁不开,有异物感等,临床上称之为“药物性眼病”。若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治疗,长期盲目使用眼药水甚至会对角膜上皮细胞造成损伤,诱发青光眼。
长期处在空调室内,眼睛容易干涩,上班族常长时间盯着电脑,眨眼频率减少,减少了眼内润滑剂和泪液的分泌。所以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一般用眼一个小时左右就应该休息一下,向远方眺望。同时要多眨眼,不要过度依赖眼药水来抗疲劳。另外,虽然许多眼病都有红肿疼痛的症状,但其发病机理却可能完全不一样,眼部如有不适,应当先求治眼科医生,做出诊断后再去对症下药。
正确合理使用滴眼剂有助于眼部疾患的早日康复。局部滴眼用药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抗感染药。眼部感染是眼科常见的病变,最易受到感染的部位包括眼睑、结膜和角膜,引起眼部感染的微生物有细菌、衣原体、真菌和病毒等。由此,抗感染药分为抗细菌药(如妥布霉素、红霉素、氧氟沙星)、抗真菌药(如那他霉素)、抗病毒药(如更昔洛韦、利巴韦林)等。眼部抗感染药应确诊后遵医嘱使用,使用眼部抗感染药时,最好不用或少用全身抗感染药,以免发生毒性或过敏反应以及细菌耐药。另外,虽然药物作用于眼部,但很多药物仍会被吸收到全身,所以对于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应小心使用。
2、抗炎药。包括激素类和非激素类。激素类的地塞米松在眼科临床应用比较广泛,常配合抗生素同时使用,对眼部的各种炎症均有治疗作用。但激素的不良反应比较多,不能长期使用,长期使用会导致激素相关性青光眼。非激素类抗炎滴眼药(如双氯芬酸钠、奥洛他定)可用于眼科手术后的抗炎治疗及过敏性结膜炎的治疗,这类药物不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3、散瞳药(如硫酸阿托品、托吡卡胺)。散大瞳孔、睫状肌麻痹是眼科常用的治疗,用于眼底检查及青少年屈光检查,也用于治疗前葡萄膜炎。用药后会出现视近物模糊、眼胀感,应注意避光保护。
4、青光眼、降眼压药(如卡替洛尔、曲伏前列素)。青光眼是一类严重的致盲眼病。到目前为止,只有降低眼压才能控制青光眼的病情。
5、白内障用药(如吡诺克辛钠),主要针对早期白内障的人使用。
6、抗干眼症、眼疲劳用药(如羟丙甲基纤维素、玻璃酸钠、复方硫酸软骨素)。主要是带给眼睛湿润,缓解不适。
专家提醒,患了眼病只要按照医生的要求点药就能达到效果。过多使用不但对治疗没有帮助,有时甚至会产生不良反应,如阿托品或噻吗心安眼药水等,如果短时间内大量使用,还可能会产生明显的心血管系统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对于一些特殊的药物,如激素类、降眼压的药物等,还需听从医生的嘱咐,严格按照要求的次数和时间来点药,不能擅自更改。
用药习惯之四:外出游玩需注意,随身药品不可少很多人一到假日就会安排出游,外出旅行面对的往往是陌生、公共的环境,有些人会因地理环境的改变,出现胃口不佳、头昏无力、精神萎靡、腹泻和皮肤发痒等发生所谓水土不服症状;还有人会因风寒入侵或饮食不当而患了感冒或腹泻等疾病;还可能会因不慎跌倒剐蹭产生外伤。
中国药学会合理用药科普传播专家团提醒公众,健康人也应在外出旅行时带上一些抗感冒药、治疗腹泻的药、抗过敏药,用于小规模外伤的外用药。还要提醒容易晕车的人要准备好防晕车的药。
1、抗感冒药。普通感冒是自限性疾病,也可能不用药,休息几天就自愈了,如感觉不适,可选用相应的药物对症治疗,进行缓解。感冒药很多,要学会看说明书,看成分。很多药都含有共同的成分,如治疗鼻子堵塞可选用含收缩血管药伪麻黄碱成分;治疗打喷嚏、流鼻涕、眼泪可选用抗过敏药氯苯那敏(扑尔敏)、苯海拉明成分的感冒药。如果还发烧、浑身疼痛,就可以服用含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的感冒药。感冒咳嗽也可以选用含有右美沙芬成分的感冒药。
2、腹泻用药。在旅途中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急性腹泻,通常有感染性腹泻和功能性腹泻两种情况。感染性腹泻是因为食用了一些不洁净的食物和水,造成了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的感染所致。功能性腹泻,是由于饮食不当、消化不良、或者过敏刺激等原因发生的腹泻。
这两种不同的腹泻在用药上也有不同。如果是功能性腹泻可以服用一些药用炭、蒙脱石等类的药品,通过吸附作用,减轻有害物质对肠壁的刺激而达到止泻作用。或者服用一些鞣酸蛋白类的药品,可以起到收敛止泻的作用。如果是感染性腹泻可以遵医嘱使用一些例如盐酸小檗碱(黄连素)或者喹诺酮类的抗菌药物。
但切记,出现腹泻后:一是要尽量让大便排泄出来;第二要及时的补充一些水分和电解质,例如多喝水或服用“口服补液盐”,防止急性腹泻所致的脱水;第三不可滥用抗生素,例如过敏性腹泻使用抗生素是没有任何效果的。即便是感染性腹泻,也要防止滥用而造成肠道菌群失调。
3、防晕车药。晕车的人可以争取坐在车前部,或临床通风的位置上,身体坐正,眼睛向前方,不要侧身坐,少看窗外快速闪过的物体。不要吃得太饱,不要吃甜食和油腻的食物,保证充足睡眠,防止疲劳。在车、船、飞机上不要看书,可以与人聊天分散注意力。同时要带好茶苯海明等药物以防晕车,药物应在乘车之前半小时服用,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预防作用。如忘记带药了,也可在太阳穴上涂些风油精或清凉油缓解症状。
专家提醒,秋季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尤其是老年人,易受冷空气刺激而引起血压升高,形成血栓而导致中风的发生。所以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出游时也要根据自己身体的特殊健康状况带上相应药品,像冠心病患者,特别是以往有心绞痛发作史者,必须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高血压病人应准备降压药等。糖尿病人除携带降糖药、胰岛素等常用药品外,还要带上些糖果、饼干,以防不能及时用餐而发生低血糖。
用药习惯之五:小小水痘可致命,治疗用药需谨慎人们通常认为,只有小孩才会出水痘;也有人认为成人抵抗力强,得了水痘自己买点药吃就可以治愈,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据人民网报导,小陈是连续加班后又忍不住游戏的诱惑,一直没睡足觉,不但发起了高烧,脸上还起了很多红包。经医生诊断,小陈脸上的红包正是常见于儿童的呼吸道传染病——水痘。小陈满心疑惑,成人也会得水痘吗?
中国药学会合理用药科普传播专家团提醒公众,水痘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染性很强,冬春季节属于高发期。该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但出水痘并非儿童的“专利”,从没患过水痘的成年人也有可能患上,并且病情往往比儿童更加凶险。如高热、头痛等症状更加显著,全身中毒症状更重,皮疹数目更多。治疗不及时还可能诱发并发症,如肝炎、肺炎等,甚至造成死亡。如果是孕妇感染水痘,可导致胎儿出现视网膜炎、肾积水、皮肤及下肢萎缩等症。怀孕晚期感染水痘,还可能导致孕妇患严重肺炎乃至死亡。
水痘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单靠注意个人卫生并不容易防范,接种疫苗是预防感染的最佳方法。无论儿童还是成人,一旦染上水痘,医院诊治,不可自行用药。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有对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作用,如果在疾病刚开始的24小时内服用,可以大大地减轻症状。非处方药炉甘石洗剂有一定外用止痒的作用,要注意涂抹时应避开眼、唇、会阴部,皮肤溃破处也不应涂抹。
若出现发热症状,首先要多饮水,有利于毒素排泄和降温。如果体温在38.5℃以下,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的方式,无需急着使用退烧药。如果持续高热,需遵医嘱使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来退热和减轻出疹带来的不适感。要注意的是,儿童退烧应该避免服用阿司匹林,小儿大脑、肝、肾等脏器处于发育阶段,血脑屏障尚未健全,阿司匹林会增加发生瑞氏综合症的风险。
专家强调,发过水痘不一定终身免疫,在机体免疫力下降的情况下不排除有第二次感染的可能。
用药习惯之六:过敏用药需谨慎,盲目自用有危险现在正值秋天,是花草成熟,叶落草枯的季节,食物和空气中的致敏物质大量增加,尤其是各种微小的颗粒和花粉会随秋风飘入过敏者的眼睛和鼻孔,进而引起鼻炎、结膜炎、哮喘以及皮肤过敏。
据腾讯网报导,不少患者为了治疗瘙痒和皮肤过敏,自行上药店购买抗过敏类药服用,或者购买止痒软膏擦,其中还有部分患者由于盲目吃药或不慎购买了激素类软膏,引发依赖性皮炎等典型的“药物过敏”。
中国药学会合理用药科普传播专家团提醒公众,近年来,由于社会压力的增加,环境、气候等变化,过敏性疾病的病人逐年增加。市面上抗过敏药物品种繁多,病人的选择余地很大。但是病人自行购买抗过敏药物时应谨慎,有时自行选用的药物的确能够起到一定治疗效果,但也有自行用药不对症,无法治愈疾病,引起不良反应的风险。抗过敏治疗过程中,以下两点不可不知:
(1)引起过敏性疾病的原因较多,过程也极为复杂,受到抗原、抗体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抗过敏药只能阻断过敏反应过程中的某一环节,或只能阻止某些化学介质的释放,却并不能阻止所有化学介质的释放。这就导致有时病人服用抗过敏药后,仍然会发生过敏反应。
(2)抗过敏药也分不同的类型,每一类都有其特有的特性和抗过敏机制,治疗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例如,异丙嗪属于起效快的抗过敏药,对急性发作的过敏性疾病效果较好;而氯雷他定属于较为缓和、副作用也相对较小的抗过敏药物,一般用于需要较长时间治疗的慢性、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疾病。
专家同时强调,抗过敏药物也会产生耐药性,如果病人长时间服用某一种抗过敏药,就会导致药效下降,甚至不能起到抗过敏作用。因此,过敏病人不要长期使用同一种抗过敏药,如需长期用药,一般在服药3个月后,要换一种抗过敏药继续治疗。
用药习惯之七:痛经非小事,切勿乱服药
“痛经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据凤凰网报导,调查显示14到25岁的年轻女性中有高达88%的人受痛经、经期不准、腹胀、腰痛等困扰,其中最常见的为痛经。痛经时随意服用止痛药的人也越来越多。
据重庆晚报报导,19岁的周苗突然出现急性腹痛,误以为经期快到痛经提前出现,自行服用了镇痛药。后来腹痛加剧,疼痛难忍才在医院,经诊断为卵巢囊肿黄体破裂,幸好治疗及时保住了卵巢。
痛经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一般不会发作太久,月经的前两天会有疼痛;但是继发性痛经则要做过妇科检查后才能确定。
中国药学会合理用药科普传播专家团提醒公众,对于原发性的痛经,可以热敷下腹部缓解症状,如果实在是疼痛难忍,也可以服用非甾类止痛药如布洛芬等缓解症状,但是有些人服用止痛药有时会出现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服用止痛药最好针对具体情况咨询医生。而继发性痛经往往与许多妇科疾患有关,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盆腔感染管腔粘连以及不恰当地使用宫内节育器等都可能引起疼痛,如果一有症状就吃止痛药,可能会忽略治疗而延误病情。若有痛经,医院查明痛经的原因,对因治疗。
专家强调:很多人在痛经时凭感觉服用止痛药,忽略了服药的时间间隔和剂量。任何药物在服用过量时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即使疼痛没有及时缓解,也不应在短时间内多次服药或是同时吃多种药物止痛,在服药之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