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喆记者李美霞
来源:赣南日报
11月11日,赣州援突尼斯医疗队完成为期一年的医疗援助任务平安返回赣州。作为中国第23批援突尼斯(江西)医疗队的一支分队,赣州共派出7名专家,驻扎在位于突尼斯中南部医院,肩负起当地重要的临床诊疗和医学带教任务。
无论什么肤色,无论说着什么语言,无论贫穷富贵,生命都应该被呵护和尊重。一年来,秉持这样的理念,赣州医疗队7名专家,在离祖国和家人万里之遥的沙漠地带孤独坚守,用中国医生的医者仁心,为大批患者解除了病痛,谱写了动人的生命之歌,为促进中突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日,
记者来到他们当中,
记录下了中国医生在异国他乡
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动人故事。
“别人可以放弃,中国医生不可以”
医疗队员与突方医务人员合作实施手术。(资料图片)
年8月2日清晨,突尼医院手术室响起一片鼓掌声和喝彩声,不同肤色的医务人员互相击掌示意,祝贺肠梗阻手术成功开展,前一天晚上出现剧烈腹痛及呕吐的危重症患者顺利渡过生命难关。
8月1日晚,当地一名居民因剧医院,当天值班医生、医院的普外科主任医师肖幼华接诊了患者,初步诊断为肠梗阻,并收治入院。当天凌晨4时30分,患者病情加剧,出现严重腹痛,并不停地呕吐胆汁,须立即接受手术治疗。但当时该院没有安排B超医生值班,患者又没有钱去私人诊所行B超及CT检查;医院和药店均没有胃管,患者无法插胃管,手术难度和风险非常大,患者家属产生了放弃的念头。
看着患者痛苦地在病床上扭曲翻滚、不停地呕吐,肖幼华坐不住了,他毅然决定,在没有行B超及CT检查,没有插胃管的情况下,为患者实施手术。
随后,在医疗队员、医院麻醉科主治医师刘诗文的帮助下,肖幼华带领突方手术助手沉着走向手术台。凭借丰富的经验和过硬的技术,肖幼华和其他医务人员一起顺利完成了手术,术后患者迅速康复,并于8月5日顺利出院。
“别人可以放弃,中国医生不可以!”如今,回想起当时的场景,肖幼华依然心有余悸,但他清醒地意识到,他代表的是中国医生,肩负的是促进中突友好合作、守护生命的神圣使命,生命危急关头,只能迎难而上。
肖幼华的经历,是赣州援突尼斯医疗队的一个缩影。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医院熬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参与了无数次生命营救,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援外医疗精神印刻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印刻在当地群众的心坎上。
年10月31日,结束了为期半年的法语学习后,来自赣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和赣县区妇保院的7名专家,跟随中国第23批援突尼斯(江西)医疗队,一同奔赴万里之外的突尼斯,进医院开展医疗援助工作。
自年11月4医院至今年11月,赣州医疗队共接待门诊患者余人次,收治住院余例,会诊病例余人次,开展手术余例,开展针灸、火罐及液氮冷冻等治疗余人次,行CT检查余人次、超声检查余人次。同时,带领当地医疗团队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如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眼睑成形术联合游离皮瓣移植术、宫腔填纱压迫止血、改良式子宫背带捆绑缝扎止血、宫内内倒转纠正胎位等。
“谢谢你,谢谢中国”
“谢谢你,谢谢中国!”前不久,当医疗队员、赣州医院针灸科主治医师谢能翔为一名患者完成治疗后,患者握着他的手,说了这样一句话,让谢能翔久久不能平静,他说:“能把传承千年的中医文化带到离祖国万里之遥的突尼斯治病救人,是一件非常值得自豪的事情。有强大的祖国做后盾,我们为他们工作,他们也用简单的语言温暖着我们,我想,中突的情谊就是通过这种互相信任和鼓励,变得牢不可破。”
患者是一名患右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突尼斯中年男性,由于发病时间长、恢复缓慢,就诊时已经出现面肌痉挛、口角倒错等并发症。谢能翔仔细检查诊断后,给予针刺、艾灸,配合轻柔面部推拿、面肌训练治疗2个疗程,患者康复情况良好,已能自如闭眼、耸鼻。当天,谢能翔如往常一样给他治疗后,患者专程与谢能翔握手并说了这句感谢的话。
“一年时间里,我们吃了很多苦,克服了很多困难,也收获了很多感动,现在回过头来想想,觉得一切都非常值得。”谢能翔说,在突尼斯的一年时间,是他职业生涯中最宝贵的经历。
“出发前,我们设想过很多困难和可能性,但当看到车窗外的房屋和树木越来越稀少,沙漠越来越广阔,内心还是油然升起一种莫名的孤独与震撼。”回想起一年医院的情形,赣州医疗队队长、赣医一附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黄东北仍历历在目,他说,身在异国的他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祖国和家人的思念,肩负着“中国医生”的神圣职责和使命,他们在任何困难面前都敢于担当、敢于挑战。
据介绍,医院是突尼斯西迪布济德省级别最高、医院,辖区面积多平方公里,服务人口42万余人,却仅有医生40余名,医疗设备非常简陋,药品品种单一,医疗条件落后。医疗队便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承担起异常繁重的诊疗任务,始终坚守在该院临床诊疗的最前线,留下了许多广为流传的故事——
年6月13日,该院接收了一名子宫破裂产妇,医疗队队员、赣县区妇保院产科医生罗小云带领医护团队立即为产妇实施剖宫产,经65分钟的紧急救治,最终母子平安,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痊愈出院。孩子出生的时候,他们用当地特有的方式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嘴里还念念有词“哈姆度乐”(上帝保佑)。
年6月5日,一名患急性腹膜炎的4岁危重症患儿被送入该院,在该院无法开展腹部CT检查、小儿外科医生不值班的情况下,考虑到患儿家庭经济困难、转往私人诊所接受手术费用高昂等因素,值班医生肖幼华果断为孩子实施急诊手术。结果患儿康复情况良好,术后第6天顺利出院,孩子父亲用阿拉伯语不停地对肖幼华说着谢谢。
年4月10日凌晨,一名急性扩张性心脏病伴肺水肿患者被送入该院,正在值班的医疗队员、赣医一附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阳贻红在无法完善相关检查的情况下,凭借丰富的诊疗经验为患者开展紧急救治,最后患者病情稳定下来,经抗心衰治疗五天后顺利出院了。了解救治全过程后,该院心内科主任向阳贻红竖起大拇指,说了一句:“阳,你是最棒的!”
“时代在变迁,但情谊没有变”
医疗队员深入乡村为村民开展义诊。(资料图片)
年11月中旬,医疗队刚到西迪布济德省不久,就有一名瘦高身材的当地中年男士前来看望医疗队的老队员胡志杰,同时热情地与其他队员打招呼。胡志杰在突尼斯开展医疗援助已有近10年时间,年赣州医疗队抵达后,他便加入到医疗队,跟随医疗队为西迪省居民开展医疗援助。而前来看望医疗队员的人名叫“Taher”,原是医院的护士,30多年前就开始与中国医疗队共事,此后每一批医疗队到了西迪省,他都要前往问候,协助他们开展医疗工作。Taher的热情和谦逊给队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都叫他“大海”。
“叫他大海,既是昵称,也意味着我们之间的情谊像大海一样深厚。他非常认可我们中国援外医疗队的工作态度和诊疗水平,在工作中和我们队员合作非常愉快,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黄东北说,这些年,中国援外医疗队员轮换了一批又一批,大海的情谊却始终没有变,一直是中国医生的好朋友和好帮手。
去年底,刚到西迪省的医疗队要到周边乡村开展义诊,但医生们对周围环境都不太熟悉。了解情况后,大海先生自告奋勇,主动为医疗队联系义诊的地点,并陪同参加义诊。当地村民普遍不会说法语,大多说的阿拉伯语,中国医生沟通很困难,大海先生便充当起了翻译,碰到解释不清楚的地方还用画图的方式进行沟通;遇到腰腿痛、风湿病人,他还会主动推荐中医针灸医生,为村民们实施针灸治疗。
刚到西迪省时,很多队员生活和饮食不习惯,他便热情地邀请队员们到他家里做客,吃当地有名的美食;他还常常嘱咐爱人做蛋糕送给队员们吃。
大海先生在生活和工作上对医疗队员的照顾,让大家深深感动,队员们的关爱,也温暖着大海先生一家。
今年8月,大海先生两只脚不慎在灼热的沙地里行走时烫伤了,医院,请医疗队外科医生为他治疗。外科医生为他处理伤口、上药包扎,并交代他在家按时服药及换药。因在家中护理不够专业,几天后,大海先生伤口出现感染,红肿疼痛。听说这个消息后,医疗队医生专门带着手术器械、盐水、纱布,上门为他进行清创。清创完毕后,大海先生顿感自己足部疼痛减轻了许多。三天后,他的创面明显好转,感染控制了;此后经过20多天的治疗,大海先生脚上的烫伤顺利痊愈。
不止大海先生,随着医疗援助活动的持续开展,医疗队得到了医务人员和越来越多当地居民的认可和信赖。年11月5日,医疗队员们即将完成这一期医疗援助任务启程回国,西迪省卫生局局长、医院院长专程为医疗队员们召开了隆重的欢送会,并与队员们一一拥抱话别,感谢他们一年来的努力工作和无私奉献。队员们启程回国之前,医院各专科医务人员、周边群众也纷纷前来送行,并为他们送上当地的小礼物和美好的祝福。
年11月3日,新的一批医疗队员顺利抵达西迪省,两支医疗队完成了简单的带教和交接后,新一轮医疗援助顺利启动。“时代在变迁,但情谊不会变。”专程前往驻地与赣州医疗队送别的大海先生的话,说出了中国医生和突尼斯人们的心声。
返回赣州以后,队员们依然保持着与大海先生的联系,并热情邀请他有机会到中国来走走看看。如今,圆满完成了援助医疗任务,队员们又回到了家人身边,回到了工作岗位,似乎一切都平静得如离开时一样,他们心里却多了一分牵挂,默默祝福万里之外的那些淳朴的人们健康平安,一切安好。
编辑:戴文艺实习生邓春霞编校:刘敏
值班主任:明心武编审:陈昱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