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麻痹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成都发布32个生态惠民新场景你家在附近吗
TUhjnbcbe - 2023/8/3 20:28:00

红星新闻网(记者宋雅婷)6月2日报道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共生。6月2日,由成都市生态环境局主办的年六五环境日成都主场活动在成都麓湖湖畔举行。红星新闻网记者了解到,本次活动上发布了年第一批生态惠民示范工程新场景,32个生态惠民新场景涵盖市政公园打造、基础设施建设、生产生活条件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多个领域,例如金牛区府河摄影公园环保公厕项目,以科技创新助力环保设施规划;郫都区团结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弥补排水净化能力短板;“生态成都政务电台”上线,推动生态文明拓新表达方式……32个场景串珠成链,以社会认同、市民参与作为标尺,形成了主题鲜明、差异发展的生态惠民场景格局。

32个生态环境新场景名单:

1.四川天府新区红梁湾绿道

红梁湾绿道位于天府新区兴隆湖南侧,设计总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引滨湖自然风貌,展都市新世纪文华”,分区打造临湖应景、智创之谷、活力之极、密林揽翠景观节点,是兴隆湖环湖景观的延伸,也是将周边人群向兴隆湖引导的绿色通道。

2.成都天府空港新城再生水厂及污水干管工程

项目总投资万元,包括新建地下再生水厂3座,新建污水干管约18km。再生水厂全部采用埋地式建设,靠近城市建设区,并沿绿色廊道布局,建成后将形成复合型生态综合体,既可补充城市水资源,又可减少污水排放对生态环境的继续污染,促进水资源良性循环。

3.成都高新区西区中水湿地

西区中水湿地位于四环路西段(绕城高速)以东,芙蓉大道四段以西,西源大道以南,清水河北岸的越野公园内,占地面积余亩,是集“海绵公园、科普教育公园、功能性公园”为一体的城市综合绿色基础设施,实现“雨洪调蓄、废水净化再生、生物多样性修复、科普教育和艺术化体验”等多重服务价值。该项目中水净化能力约5.99万吨/天,预计COD年削减量约吨、氨氮年削减量约76吨、总磷年削减量约4吨。

4.锦江区夜游锦江

锦江区“三兴”措施打造“夜游锦江”新名片:兴场景,以府河堤岸现状为基础,增设构筑多功能的艺术装置,融入蜀地文化符号,创新打造数字媒体秀,展示花重锦官城新场景。兴业态,引入“前厅后坊”画家工作室、分时租赁快闪画室、复合型多功能艺术空间等多样文创业态,塑造区域独有沉浸式商业体验中心,延长消费与驻留时间。兴体验,利用交互媒体、沉浸式建筑光影等技术,通过定制主题音乐,打造交互音乐体验秀;依托大川巷“锦江故事”“成都味道”主题展览,利用虚拟成像等技术,还原老成都历史体验。“夜游锦江”将核心商圈的人气商气由东向南延伸,连点成线、连线成网、连网成片,打造公园城市体验区、夜间消费新场景、夜游锦江新名片。

5.锦江区花乡农居智慧景区

花乡农居(红砂社区)位于成都市环城生态区西南段、锦江区东南部,面积1.8平方公里,财政投入1.64亿元,撬动社会投资约10亿元。按照“都市田园乡愁”总体定位,坚持以人为本的景区运维思想,秉承“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理念,提高景区智慧服务管理水平。已完成6.3千米道路、座检查井、8.7千米电力通信和污水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栽种绿植5万余平方米、树木余株,推进智慧景区5G建设,打造智慧停车、照明等智慧系统余处。

6.青羊区石人公园

石人公园位于成都市青羊区石人北路社区,石人东路与石人北路交汇处,紧邻磨底河沿岸,规划红线.64平方米,建设内容包含建设步道、景观提升、文化小品等。公园紧紧围绕以人为本需求,在充分分析石人片区人员结构及使用需求基础上,开展公园建设,致力于满足老人、青年等人群的合理诉求,构建功能完备、空间独立、分区合理的社区公园。

7.金牛区金泉运动公园

金泉运动公园总面积约亩,总投资约万元。项目将商业、住宅与绿道、河流等生态要素充分融合,形成与自然景色共融的滨河风光,以都市健康运动为主题,划分运动聚落区、休闲娱乐区、康体跃动区,引入锐诺体育,构建以运动休闲为驱动核心的消费业态,打造区域体育文化综合体和新型体育文化平台。

8.金牛区府河摄影公园环保公厕

项目是环保环卫“八个一体化”改革中的环保环卫设施建设一体化配套示范项目。该项目将公厕建设与公园城市建设深度融合,打造智慧厕所系统,实现公园景区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水资源循环利用。项目配置了智慧厕所系统,空气监测、空气净化、厕位监测、可视化引导等模块,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网络传输、传感器等技术应用到公厕服务管理中,以科技改变生活,从细微处提升城市的环境卫生和品牌形象,为公厕建设提供了金牛样板。

9.武侯区宜居水岸-明珠湾

明珠湾位于江安河畔,为武侯区“宜居水岸”一期江安河示范段。该段内绿道为武侯区绿道建设重要节点,包含新建骑行道约2.1公里,改造河堤米,埋设截污干管1.9公里,新增绿化约10万平米,于年6月对外开放。项目展现了“绿道畅行”“海绵典范”“系统建设”“智慧管理”四大设计亮点,通过科学统筹文商旅体融合发展,串联沿河片区景点,联通商业载体与休闲空间,激发周边商业活力,培育建成“蜀宫琴台”“梧桐书屋”等商业体,有力推动沿河区域业态转型升级和旅游产业发展,实现生态价值与市场价值的效益最大化。

10.武侯区宜居水岸运动公园

项目位于江安河榕树林段,总面积约8.9万平方米,投资约1亿元,设计了休闲聚会区和活力运动区两个主题功能区,以水生态环境改善为核心,串联沿河片区重要节点景观,联通商业载体与休闲空间,科学统筹文商旅体融合发展,以“智能+教育”相结合,打造集游乐、运动、益智、科普、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休闲运动空间,实现生态价值与市场价值的效益最大化。

11.成华区北湖生态公园

北湖生态公园位于成华区龙潭街道和成、秀水及石马社区规划红线范围内,占地面积约亩(含水体面积约亩),是“天府绿道”体系中熊猫绿道和锦城绿道的重要节点,依托大熊猫基地、环城生态区北郊绿地及北湖等自然生态资源,按照“可进入、可参与、景观化、景区化”的设计理念,打造集熊猫文化、禅文化、水文化、竹文化、客家文化等特色文化于一体,生态与产业和谐,文化展示与对外交流融合的宜居生态圈、开放式生态景区及多功能市民乐园,在进行生态保护的同时进行城市空间塑造,推动公园城市生态投资与价值的创造性转化,紧扣“文旅体商、人城境业融合发展”的思路,整体打造业态消费场景,推动绿色生态场景向商业场景、消费场景和生活场景转变。

12.龙泉驿区大气智能大数据监管中心

龙泉驿区大气智能大数据监管中心于年全面建成投入运行,该平台为全省首个“智能化”环境管治平台,包含三大功能系统。“固定+移动”污染溯源系统,由全区33个自动监测标准站、42个重点企业在线监测点位、10台微型监测设备和个移动车辆搭载监测设备组成监测网格,通过全天候数据反馈,实现大气和水污染物全域感知和精准溯源;“智能大脑”数据分析系统,以智能化监测管治系统(AlphaMAPS)为核心,深度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通过实现实时、准确监测比对辖区多个网格的环境要素,快速锁定重点污染源和重点管控区域,做到预测预警;“测管协同”线上线下响应系统,建立规范“异常报警-快速溯源-任务推送-调查处置-结果反馈-目标考评”工作流程,线上系统实时分解、一键派单,线下联动执法人员精准执法、同步反馈,不断推动实现环境监测可视化、调度指挥实时化、目标管理系统化。

13.青白江区“杏花山上”林盘

青白江区积极打造“特色产业型林盘”,依托杏花村客家AAA级景区的丰富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山水田园景观,坚持在地化共生发展,因地制宜引入民宿产业,在保持原有乡村及建筑肌理、融入村庄脉络、保留乡村记忆的基础上,打造高端度假产品“杏花山上”精品农家小院,呈现出富有特色的乡村风貌、发扬一脉相承的原乡文化,提升了产业链条,发展了乡村新型经济模式。

14.新都区泥巴沱森林公园(一期)

泥巴沱森林公园(一期)位于成都市新都区主城区,总面积约为亩,紧邻的毗河也成为天府绿道“一轴两山三环七带”中七带之一的主干绿道打造区域。新都区通过全新思维,开创性地打造出“城市中心生态水环境”和“生态公园+人文IP”的新场景,成为老百姓引以自豪的城市会客厅。

15.温江区幸福田园

幸福田园位于温江区万春镇,全村总面积5.64平方公里,项目以田园、林盘、水系、花木为依托,以“记住乡愁、留住乡情”为前提,统筹推进土地整理、新村建设、产业发展,已打造完成“水立方”公园、紫薇博览园、江安河绿道等景观。通过盘活农村建设用地资源,试点“投改股”壮大集体资产,生态价值评估入股,不断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年,幸福村集体资产达到2.23亿元,旅游综合年收入达0万元,实现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农民收入显著增加。

16.双流区空港中央公园之五湖四海

项目建设面积约1亩,计划总投资约11亿。以三支渠为纽带,以北定位为自然山水风光带,以南定位为城园互动带,南北交融,共同打造以巴山蜀水为特色的中国山水画卷;打破三支渠原有的渠化严重的方式,通过生态治水技术,使三支渠回归自然形态,打造红枫海、紫薇海两处开阔湖面;探索“绿化+”、“公园+”等生态价值转化模式,在公园建设中系统植入诸葛文化和航空文化。按照“公园+”思路,推动山水格局与产业空间有机融合,以景观天桥、景观隧道为纽带,构建“蓝绿交织、城园相融”的绿色生态空间体系。项目建成后结合紧邻公园区域建成的区图书馆、区档案馆、区体育中心、医院等大型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市民“15分钟公共服务圈”的生活需求。

17.郫都区团结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

团结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位于团结街道学府社区1社,总投资.35万元。目前已完成所有构筑物建设,正在联机调试试运行。项目对团结镇第一、第二污水处理厂和九道堰末端污水处理厂进行联合提标改造,改造后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规模为3.4万m/d,弥补了团结街道及影视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短板。

18.郫都区永兴支渠水质自动监测系统

永兴支渠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由4座水质自动监测站组成,分别设置在永兴支渠安德川菜产业园区入口、安德中沟安德川菜产业园区入口、安德中沟汇入永兴支渠、永兴支渠安德川菜产业园区出口4个断面,24小时对水体中的高锰酸盐指数、总有机碳、氨氮、总磷、氯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指标进行实时监测,监测数据随即传输到郫都区饮用水水源数字化管理平台,一旦发现数据异常,平台将立即向园区推送预警信息,启动应急联动处置机制,从根本上杜绝下游水体受到污染。

19.新津区张河村“共享农庄”

张河村位于天府农博园核心区兴义镇,面积2.56平方公里。近年来,张河村抓住天府农博园建设机遇,以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为牵引,以富民增收为目标,探索“互联网+共享农庄”激活“空心村”发展新模式,再造村落生态场景,乡村环境面貌大幅改善,呈现公园城市“岷江水润、美田弥望、茂林修竹、农景交织”的乡村表达,并于年荣获“最佳人气村居”奖。项目运营以来,接待游客6万余人次,村集体年保底收益31.5万元,周边耕地流转年收益达元/亩。年,全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高于全区13.5个百分点。

20.简阳市河东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项目

简阳市河东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项目总投资157万元,建设内容包括新建污水处理厂1座,建设规模4.9万m/d,雨污分流改造10公里,进场管网4.6公里,绛溪河沱江河截污干管9公里。河东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项目建成将实现简阳河东片区与老城区污水分片区处理,减小简阳市城南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负荷,同时从根本上解决老城区截污干管污水收集率低的问题,提高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沱江、绛溪河污水直排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沱江水环境质量将得到有效改善。

21.都江堰市饮用水源保护能力提升工程

都江堰市饮用水源保护能力提升工程,总投资万元,计划在全域河流沿线两岸健全完善科学的网格巡查网络,河流水质预警监测、监控网络(每条河流设置一座出境断面自动水质监测站;依托现有河道电站分别建设视频监控、水质自动监测微站;饮用水水源一级、二级、准保护区和特殊水体保护范围建设电子围栏),应急能力提升网络(依托现有重点河道水电站建立应急物资仓库网络),进一步提升都江堰市饮用水源防控处突保障能力,守牢成都市饮水水源安全防线。

22.彭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

彭州市以城乡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为目标,聚焦生活垃圾收运短板问题,坚持以设施建设为支撑,完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体系。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建设项目。投资万元,推进中心城区70座、场镇区域座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建设,进一步优化现有密闭式垃圾分类收集点设计,按照“四分类”和“上加顶、内设桶、地面做防渗”的要求,建设规范化垃圾收集点,并同步更换中心城区果屑箱个,逐步补齐生活垃圾收集设施短板。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设施建设项目。投资万元,建设2座地埋式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设施,按照景观化、智能化打造思路,减少“邻避效应”,进一步提升环卫设施的规范化、智能化程度。

——体验式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建设项目。投资万元,打造3处体验式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彭州市微型静脉家园、成都隆丰环保发电厂工业观光旅游和科普基地、葛仙山镇生活垃圾分类法制宣传基地,进一步提升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宣传效应,增强市民生活垃圾分类与环保意识。

23.邛崃市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

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总投资约7亿元,年开工,预计年建设完成,项目依托龙门山丰富的生物、人文资源,结合原生态的地貌景观、生物景观等,规划建设2平方公里的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园区以体现龙门山生物多样性为主题,植入游憩和科研的业态,以丰富的动植物标本为展示特色,结合图片和视频资料,建设集动植物保护、科普宣传、教学研究和标本收藏为一体的多功能博览园,打造天府生态文明和天府文化展示地标。

24.邛崃市邛窑生态公园

邛窑生态公园总投资约0万元,该项目于年开工,预计年10月达到开放条件,12月竣工。邛窑生态公园位于邛崃市西南侧,背靠铜官山,面朝南河,占地面积约7.公顷。其北侧与邛窑遗址公园相连,东西两侧与规划建设的商业小镇板块相接,南侧与邛窑博物馆及汪山林盘(邛窑山体公园)相串联,是邛崃文博文创文旅产业生态圈的重要一环。

25.崇州市VOCs电子围栏

崇州创新VOCs环境监管模式,利用科技手段破解VOCs无组织排放监管难题,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环境共治模式。投入资金万元,布设VOCs监测设备66套(PID63套,FID3套),建设VOCs电子围栏监控系统,全天候、全方位、全时段监控园区VOCs浓度变化情况和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结合气象五参数准确及时判断VOCs污染源点位、区域、种类和数量,实现智慧化监控。引导重点涉气企业自行建设VOCs电子围栏,目前16家工业企业试点安装了69套监测设备并投入运行(PID57套,FID12套),形成了企业内部、企业厂界、园区边界及敏感区域“点、线、面”结合的综合监测网络。企业通过监测数据和设置的预警值,自主调控生产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有效杜绝了超标排放的问题,把环境污染、环境纠纷和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

26.金堂县淮州新城沱江保护再生水厂及配套管网项目

项目将建设系统污水处理管网和地埋式沱江保护再生水厂。其中,沱江保护再生水厂规划控制总用地面积.04平方米,紧邻生活单元,周边覆盖15分钟公园社区生活圈,地面景观设计采用公园形态,厂前区主要体现活力感景观带,展示景观水池与“C”形建筑体有机结合,综合楼建筑单体层层跌落,创造丰富的屋顶庭院,提供工作之余休闲空间,屋顶绿化与屋顶采光天窗结合,多元素的第五立面与周边良好景观融合。

27.大邑县锦绣安仁奇境花园

锦绣安仁奇境花园位于大邑县安仁古镇,园区总面积约为亩,绿地率达92%。园区整体以“奇境”为品牌主线,重在“震撼性”“奇趣性”“精致性”“参与性”,是西南地区以花雕为特色的规模较大、品种较齐全、产业链多元化的现代农业智慧型景区,创造了“较高的灌木造型瞭望塔”及“较大的花卉建筑结构”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28.蒲江县“花开麟凤”茶乡绿道

“花开麟凤”茶乡绿道位于蒲江成佳镇麟凤村,是成都市“十大最美乡村绿道”,具有典型的川西林盘风格。麟凤村聚焦生态价值多元转化,突出“林盘茶产业+绿道经济”融合发展,以茶产业全产业链的“特色引擎”助推乡村振兴,获评“四川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等称号。如今,成佳茶乡研学旅游呈井喷发展,游学基地一年接待学生团队近50万人次。

29.“碳惠天府”碳普惠机制

年3月,成都市政府出台《关于构建“碳惠天府”机制实施意见》,在国内首创提出“公众碳减排积分奖励、项目碳减排量开发运营”双路径碳普惠建设思路,构建自生长、可持续的碳普惠生态圈,打造国内碳普惠机制建设新样板,助力成都率先实现碳达峰,加快建设碳中和“先锋城市”。“碳惠天府”体现“惠公众生活、激企业潜力、转生态价值、塑城市特质”的机制特点,具有公众路径紧扣“三城三都”品牌塑造、项目路径突出公园城市价值转换、消纳方式体现自愿参与+正向激励、运营模式立足自生长可持续的机制亮点。目前,“碳惠天府”机制规范体系基本形成,公众积分场景逐步丰富,项目开发运营加快实施,绿色公益平台初步建成。

30.成都市大气科研重点实验室

成都市大气科研重点实验室依托市环科院建立,以促进空气质量改善为目标,以科学支撑大气环境管理为向导,持续开展成都市大气污染成因和来源研究、源排放特征解析、大气环境政策评估以及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等工作。实验室拥有在线观测设备30余台,外场实验和移动观测设备百余台套,可对超过项大气参数进行分析监测,覆盖大气物理、化学、光学以及数值模拟等多个领域。并建成首个政府主导的大气污染防治院士(专家)工作站,为成都市大气污染防治提供顶层设计和决策支撑,在科学研判分析、重点区域污染精准管控、重点行业减排策略和减排路径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深入推进成都市PM2.5与臭氧污染协同防控,统筹部署大气污染防治与低碳发展,助力公园城市建设。

31.生态环境保护融媒体品牌聚合

成都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探寻建设集深度、创意、聚合、输出等传播新要素为一体的具有行业影响力、地域传播力、自我造血力的“一心多轴”式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融媒体枢纽品牌,打造适应新形势新场景下生态环境工作成果对外展示、教育交流、公众参与的聚合平台及助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的新动能引擎。

32.“生态成都”政务电台

“生态成都”喜马拉雅政务电台,利用移动音频伴随性、共享性,建立“党建红”引领“生态绿”传播机制,强调线上传播导流线下互动,已成功推出有声党建墙、移动大篷车、生态少年说等多维浸入式体验场景,筑牢红色主阵地,拓新推动生态文明“成都表达”。

1
查看完整版本: 成都发布32个生态惠民新场景你家在附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