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上午
中共重庆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解读
新闻发布会举行
↓↓↓
发布人:
罗蔺市委常委、秘书长,市委新闻发言人
赵宝权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蓝庆华市经济信息委党组书记、主任
文明维市委农业农村工委副书记
主持人:曹清尧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新闻发布会现场李裕锟摄/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发布会热点回答
为你送上
问新华社记者:市委六届二次鲜明地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这样一个主题主线,非常鼓舞人心,请给我们深入阐释一下新重庆的主要内涵?
答罗蔺:这次全会确定“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主题,是经过深入研究后确定的。总的考虑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对市第六次党代会部署进一步迭代升级,对今后5年目标作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既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又与时俱进谋新篇。全会讨论过程中,与会同志对这一主题高度认同、反响很热烈,认为“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这个提法符合中央精神,体现重庆特色,鲜明响亮、振奋人心,能够更好动员全市干部群众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团结奋斗。
罗蔺回答记者提问吴汪洋摄
新重庆“新”在哪里?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理解把握:
一是“新”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上取得新的成效。总书记高度重视重庆发展,十八大以来对重庆工作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我们做好重庆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结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对总书记殷殷嘱托的认识也要不断深化。比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等方面,二十大精神都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在思想上不断深化新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果,要进一步把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
二是“新”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当中要作出重庆新的贡献。重庆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是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共建“一带一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大战略叠加,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地位重要、责任重大。我们要把全市工作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中来谋划和推进,勇担时代重任,发挥重庆优势,努力在西部地区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三是“新”在国家高质量发展版图中争创新的地位。当前,全国各省区市都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力谋划推动高质量发展,可谓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争先恐后。我们重庆也一定要乘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这股东风,奋发有为、迎头赶上,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比如,我们要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紧扣“两中心两地”战略定位,发挥中心城市的优势带动作用,加快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又比如,要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提升内畅外联水平,打造内陆开放门户,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更好地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
四是“新”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实实在在新的感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归根到底是要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我们要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比如,要坚持就业优先,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要加快发展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要千方百计拓宽居民增收渠道,让更多低收入群体进入中等收入行列;要滚动办好重点民生实事,让老百姓不断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五是“新”在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展现新的气象。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实现新作为、展现新气象,关键在党。我们要推进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市域实践,把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更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要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打造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增强干部面向现代化、适应现代化、引领现代化的能力。要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严的基调正风肃纪反腐,持续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激励干部比学赶超、实干争先,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庆篇章。
问中国新闻社记者: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经有3个年头,党的二十大又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写入报告。请问重庆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又有哪些阶段性的成果,明年将如何推进战略实施?
答赵宝权: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同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又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写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章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成渝地区发展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盼。
三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按照市第六次党代会将“奋力书写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篇章”作为重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三大任务之一的要求,会同四川紧扣目标定位,深化党政联席会议、常务副省市长协调会议等合作机制,大力实施成渝中线高铁等个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等10个毗邻地区功能平台,出台科技创新中心、金融中心、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方案,实施项“川渝通办”事项、43项便捷生活举措。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GDP7.4万亿元、增速8.5%,占全国比重由年的6.3%提升至6.5%,两年年均增长6.2%、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3.3%,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
赵宝权回答记者提问吴汪洋摄
具体来讲,阶段性成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经济总体实力不断提升。建立双核联动联建机制,签署“1+5”系列合作协议,出台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推动渝东北川东北、川南渝西两翼协同发展。郑渝高铁建成通车,成渝中线高铁、西渝高铁安康至重庆段全面开工。两省市间建成及在建高速公路通道达20条,其中成渝双核间直连高速大通道4条。启动建设“东数西算”工程算力重庆枢纽节点,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纳入全国第三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双城经济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7%、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川渝电子信息产业营收突破2万亿元,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7.2%。二是协同创新能力稳步提高。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西部科学城加快建设,共同制定“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实施方案,联动共建人工智能、大健康等领域重点实验室,推进金凤实验室建设,实施川渝科技创新合作计划,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创新主体共同申报实施重点研发项目60项,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和国家级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获批建设。
三是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拓展。持续深化中欧班列(成渝)定价机制,1—10月累计开行列。合力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线路辐射全球个国家(地区)个港口。高水平打造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获批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前三季度,两省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36万亿元、实际使用外资38.87亿美元。探索推进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项“川渝通办”事项全部实现,累计办件量超万件。推进税收征管一体化,试点开展推进建设用地指标、收储和出让统一管理。
四是生活宜居水平加快提升。印发《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完成“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3万亩,川渝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6%以上。推进43项便捷生活举措,34家公共图书馆实现图书资源通借通还,医疗检查检验结果跨省互认超万例次,毗邻地区建立、协作服务机制,办理住房公积金异地转移接续2.4万人次。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起步之年,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质增效的关键之年,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抢抓党的二十大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列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的历史机遇,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紧扣“两中心两地”战略定位,聚焦增强中心城区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辐射带动全域发展、推动“双城”合作“双核”联建走深走实等方面,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市场一体化建设、城乡融合发展,携手推出一批重大项目、重大改革和重大政策,形成更多可视化成果,加快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积极贡献重庆力量。
问香港大公文汇报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同时不断推进新型工业化。重庆这次全会提出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请问一下重庆在这方面工作未来的谋划和实施的保障?
答蓝庆华:市委六届二次全会提出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明确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因此,我们将按照全会的部署要求,坚持高质量发展主题,强化新型工业化主导,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重点走好产业创新之路、行业低碳之路、企业引育之路。
蓝庆华回答记者提问吴汪洋摄
一是坚定不移走好产业创新之路。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制造业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打造特色工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装备、先进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及新型储能等特色产业集群,培育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绿色低碳等未来产业集群。实施传统支柱产业提升行动,加速推动电子、汽摩、装备制造、消费品、材料等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深入实施软件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行动计划,促进工业软件和行业深度融合。部署“产业大脑”+“一链一网一平台”+“智能制造单元”,打造重庆智能制造“升级版”。
二是坚定不移走好行业低碳之路。围绕节能环保装备、清洁能源等重点领域,培育壮大绿色产业。系统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开发绿色产品、创建绿色工厂、发展绿色园区、打造绿色供应链。聚焦冶金、建材、化工等领域,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探索构建园区级、行业级、城市级能源大数据平台。创新绿色服务供给模式,开发合同能源管理等应用场景,培育一批绿色低碳制造服务示范平台。
三是坚定不移走好企业引育之路。聚焦选种、育苗、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和上市企业六个环节,打通“项目遴选、小试中试、产品上市、生成企业”通道,完善“产业研究院+产业基金+产业园区”中小企业生成生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源源不断生成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持续打造一批领军企业和“链主”企业,高市值上市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发展局面。
问农民日报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本次全会在相关部分有哪些具体的打算和安排呢?会给特别是农村群众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实惠和好处?
答文明维:市委六届二次全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对标对表中央关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部署,对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工作进行了系统安排。
文明维回答记者提问吴汪洋摄
具体来讲,将在增强“五个能力”上下功夫。
第一,在增强稳粮保供能力上下功夫。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大力实施“稳粮扩油”工程,强化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确保粮油播种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持续稳定生猪产能、提升蔬菜供给水平,全方位满足市民的“餐桌需求”。
第二,在增强脱贫地区持续发展能力上下功夫。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实施脱贫村产业提质增效工程,建设乡村振兴帮扶车间,对重点县实施“一县一策”帮扶,持续改善脱贫地区的基础设施,提高要素保障水平,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
第三,在增强农业竞争能力上下功夫。实施千亿级优势特色产业培育行动,在全市范围聚力突出打造火锅食材、重庆小面、柑橘、榨菜、荣昌猪等产业集群。加快延链、补链、强链,推动农业从种养环节向加工、流通等二三产业延伸,稳步提高乡村产业的综合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
第四,在增强组织带动能力上下功夫。实施强村富民工程,以农村“三变”改革为抓手,多渠道增加村集体的经营性收入,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农民群众。实施千万农民城乡融合共富促进行动,推动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主体加快成长,完善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的轨道。
第五,在增强基础支撑能力上下功夫。未来五年,我们将实施千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行动,逐步把高标准农田打造成为“吨粮田”“万元田”。坚持“改地适机”与“改机适地”相结合,大力推动丘陵山地农机装备研发推广和智能化改造,提高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加快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设施农业、精准农业,推动大数据智能化为现代农业赋能。
总之,我们将着力稳粮食、保耕地、固成果,加快谋创新、强基础、促融合,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奋力谱写重庆农业农村发展的新篇章。
问重庆日报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请问,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对全市推动高质量发展有什么考虑,作出了什么样的安排部署?
答赵宝权: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命题,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对这项工作也进行了全面部署。当前,全市经济正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经济社会发展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会对标党的二十大部署要求,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所作的重要讲话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发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的号召,对全市推动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工作部署、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全会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在发展目标中提出,到年,在高质量发展中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未来五年,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开放型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下一步,将重点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着力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建设。提质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广阳湾智创生态城等创新高地。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实施传统支柱产业提升行动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优化完善“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云联数算用”全要素群、“住业游乐购”全场景集,加快培育壮大数字经济。以“双一流”建设带动全市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优化重庆英才计划,升级重庆英才大会,整合推出重庆英才集聚专项,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重要承载区。
二是着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优化中心城区功能布局,全面增强中心城区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完善同城化体制机制,强化与广安全方位深度合作,共建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现代化重庆都市圈。探索创新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加快区域合作平台建设,辐射带动全域发展。推动“双城”合作、“双核”联建走实走深,携手推出一批重大项目、重大改革和重大政策。持续做大做强“一区”、做特做优“两群”,不断提高全市发展的协同性整体性。
三是着力打造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加快广阳岛片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大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长江生态环境系统性保护修复,提质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抓好长江十年禁渔,全面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2+6+N”政策体系,有计划分布实施碳达峰行动。
四是着力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推动跨区域综合运营平台实现“13+2”省(区、市)全覆盖,创新通道经济、枢纽经济、门户经济、平台经济、链主经济发展模式,建设通道产业走廊。深入推进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建设,高质量发展中欧班列(成渝),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枢纽。促进要素流动、制度创新和环境优化,逐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全面提升贸易、投资、物流、金融、人才、数据等领域开放度和竞争力。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打造高质量外资集聚地。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
五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推动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快于居民收入平均增长。实施“就在山城”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工程、“渝创渝新”创业扶持工程、“巴渝工匠”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工程、“渝你同行”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程,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实施社保扩面提质专项行动,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实施健康中国重庆行动,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高质量办好重庆马拉松等赛事活动。
问重庆电视台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市委六届二次全会也相应作出部署安排。请问我市下一步将有哪些具体举措?
答文明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其目标任务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涉及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各个方面,涵盖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领域,既包括“物”的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还包括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紧扣党中央决策部署,结合重庆实际,提出了要实施千个和美乡村示范创建行动。
贯彻这一部署要求,将突出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完善“路网”,在村通畅、社通达基础之上,进一步推进产业路、便民路和旅游路的建设,推动“四好农村路”到基地、到景点、到农户;完善“水网”,推动重点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设施、农村人畜饮水等一体谋划、一体建设。完善“电网”,深化农村电网改造,提升动力电供给水平;完善“通信网”,加快推进5G等现代信息基础设施普及;完善“物流网”,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打通农产品出村进城的最后一公里。
第二,要健全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投入,全面推进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深化医共体“三通”建设,强化农村社会养老、文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开展县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示范建设,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不断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第三,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优先方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作用,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村级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推广应用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治理方式,推行乡村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
第四,要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阵地的作用,广泛开展“家风润万家”“文明生活进农村”、最美家庭、孝善立德等文明实践活动。积极推广“老马工作法”“乡贤评理堂”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教家风的作用,深化推进移风易俗,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第五,要持续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统筹推进“厕所革命”“垃圾革命”“污水革命”,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着力建设村级大院、乡村书院、农家庭院,把乡村打造成养生养老、创新创业、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
问中国日报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小企业联系千家万户,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这次全会提出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请问有什么具体考虑和打算?
答蓝庆华:实施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行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精准选种。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我市33条重点产业链关键技术需求,通过搭建平台、建立科技成果库等方式,在全国、全球范围内遴选更多的优质科技成果,通过完善科技成果评估和交易机制等,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二是系统育苗。依托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基金,打通“总院+分院”“母基金+子基金”的育苗体系,让更多科技成果从种子变成苗子,完成“1”到“N”的裂变,实现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书架”搬到“货架”。
三是广泛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利用工业园区、楼宇产业园和小企业创业基地等载体,打造一批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服务齐备、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的中小企业生态家园。围绕初创型企业对法务、商务、财务、税务、管理、金融等方面需求,组建科技服务团队实施专业化服务,为初创型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是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持续完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机制,确定重点企业,实施分类指导和动态管理,促进技术、资金、人才、数据等要素资源向企业集聚,推动创新型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企业转型。
五是聚力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按照国家“小巨人”企业培育标准,在专精特新企业当中筛选一批条件好的企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确定一批专业辅导服务机构,对标对表国家标准对企业进行“量身打造”。推动企业在细分领域持续创新,在关键环节加大技术攻关,逐步掌握行业“话语权”,培育形成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家“小巨人”企业,并推动其向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发展。
六是合力培育上市企业。将企业上市培育贯穿企业生成发展始终,建立企业上市培育库。按照上市成熟度,设立种子企业、苗子企业、标杆企业“三级梯队”,在证券、会计、法律、投资等领域机构中,选聘专家组建上市服务团队,帮助辅导企业成功上市。
围绕上述六个关键环节,我们将坚持分级分层分类的工作方法,构建市区联动、部门协同、政企互动的工作格局。扎实开展“企业吹哨·部门报到”专项行动,依托全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构建集创新、数字化、财务、融资、专利、上市等服务于一体的中小企业发展生态,为中小企业全成长周期提供精准化服务。
针对发布会之前,有几位记者朋友想了解这次全会对文化建设的一些安排部署,曹清尧介绍,这次全会对文化强市作了专门的安排部署,内容很丰富、项目很具体,总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要着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重庆建设成为一座“承千年文脉、筑人文精神、树时代新风、强创新品质”的文化强市。曹清尧介绍有关情况李裕锟摄/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具体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完善意识形态工作机制。要建立健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传播中心,要创新重庆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打造“渝字号”社科品牌。要推动全媒体体系建设,建设全市统筹的融媒体平台,主流媒体第一时间发声,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第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新重庆建设。要实施“红岩精神”传承弘扬工程,要打造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健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办好新重庆大思政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要建设时代新人库、时代新人馆,深化全面国防教育。
第三,推进文明新风满巴渝。要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建设新时代文明精品示范带,提倡团结奋斗、奋勇争先,大力表彰“富民兴渝”“感动重庆”典型代表,实施文化创新工程,做大“重庆好人”品牌,建设书香重庆,实施德润巴渝志愿行动,创建全国精神文明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西部科普中心。
第四,繁荣文化事业,振兴文化产业。要打造重庆特色的文化品牌,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创新文化惠民工程,高质量建设好红岩文化公园、长江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要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重庆中心,发展新型媒体、智慧广电、数字出版、网络视听等业态。强化文物保护管理研究利用,实施重大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推动文旅产业生动融合,加快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品牌。
第五,讲好中国故事,传播重庆声音。要加快建设西部国际传播中心,今年我们正在筹备建设西部国际传播中心,打造国际传播创新基地、对外话语创新平台、对外文化交流基地和高水平外宣智库,在国际上讲好重庆故事。同时,我们要办好重庆文化周、陆海之约等文化交流平台,提升重庆文化传播力、吸引力、影响力。
通过这五个方面建设文化强市,也就是到我们直辖30年的时候,一个文化强市的基本构架将建成,重庆的文化建设将有一个大的提升,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日益需求将得到更好满足。
来源:七一网七一客户端/重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