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周要点
程实(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年中国经济非常有可能超预期
我觉得我们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形容年,这个字叫“熵”。造成熵增的原因我们总结一下,我觉得有六个原因。第一个是百年一遇的公共卫生危机引致了全球的滞胀和供应链的失序。第二个原因是全球两极分化和“K型复苏”使得保护主义盛行。第三个造成熵增的原因是基础科学的天花板效应对生产力发展形成了瓶颈。第四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经济向数字经济系统性转变的过程中正在发生一些断层与矛盾。第五个造成混乱的原因是文明冲突和大国博弈造成了地缘形势的紧张。第六个角度我们从自然的角度来看,年是太阳黑子活动比较弱的一年,我们称之为太阳黑子活动的极少年。我们再看一下年,我们会发现熵增的阶段正在迎来转折,我个人判断年我们会由熵增的阶段进入到熵减的阶段。我觉得有两方面关键的原因。一方面关键原因是短期的因素都已经开始出现转机,一些造成熵增的因素已经处在了极端的状态,它现在正在往好的方向做一些转变。另外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长期的因素有望获得改善,均衡回归正在自然产生一种正向的作用力。我们要知道熵减是要付出努力,是有成本的。年全球的滞胀格局也会由此延续,但是我们也要知道供应链的重塑、产业链的优化、结构性的调整和全球化的蓄势,也会为我们拾阶而上培养一些新的动能。从熵增走向熵减的两个最关键的因素。第一、变得更加的开放;第二、变得更加的具有竞争力。明年的布局,从避险转向布局,我个人建议有三个重要的大方向。第一、要对均衡的回归保有耐心。我们看到一些区域、行业、市场出现的超调将会在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初迎来纠正的一种机会,这也是我讲的这一轮反弹的核心动能。第二,我们要对熵减努力保有期许。在熵减的努力上,我们会看到无论是制造业,中国内需的提振,还是整个全球产业链的重塑都会带来一种新的行业性的机会。第三个重要的布局方向是对人类未来保有信心。金融市场的一些主题,特别是关于人类经济发展的一些未来进化的主题。我们对中国经济的判断,认为中国经济的现代化也会给整个中国资产估值的回归带来一种长期的动能。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时候可以恢复,将会以怎样的速度走向正常?个人判断中国经济明年是非常有可能会超预期的。另外一个是中国经济长期的经济增长速度未来将会变成多少?我相信中国经济的长期潜能还是非常充沛,关键是我们如何用宏观政策和一系列微观激励的手段,来让潜能有更多的发挥。今年我们看到一系列负面的因素逐步迎来终结,看到了更多的积极因素正在发挥作用。我们看到全球和中国的政策正在逐步转向,聚焦于实体经济的恢复。我们相信年将会是全球包括中国踏上熵减之路的一个关键的起始阶段。
郭磊(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11月经济数据探底:背景和后续趋势
第一,11月经济数据再次探底,“六大口径”数据全面回落。第二,工业增加值的构成中,采矿业没有趋势变化,同比甚至高于前值;制造业、公用事业回落幅度较大。值得注意的有两点,一是一直处于高增长区间的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同样大幅回落;二是汽车、智能手机的产量增速,均属于正增长区间骤然下行至大幅负增长。第三,消费呈现出类似特征,10月以来变化比较大的一则是与接触型的消费有关的,如餐饮、服装、珠宝;二则是受渠道约束限制的,如汽车、手机。第四,固定资产投资的结构是地产投资增速继续下行,至-20%左右的区间;制造业投资小幅放缓,但仍有6%以上;基建投资继续逆流而上,单月同比接近14%。今年年内固定资产投资领域增速相对较高的一是高技术产业;二是基建领域的水利、公共设施。第五,内生调整趋势、疫情冲击、基数抬升的三重影响下,前期低位企稳的地产数据11月全线走低。从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看,单月增速也仍在继续下行过程中,其中自筹资金部分增速新低,是主要拖累。第六,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较前值的5.5%上行。代表学生就业的16-24岁调查失业率有所下降;但25-29岁调查失业率上行幅度较大。其中外来户籍人口失业率骤然上升。第七,客观看待11月数据的影响。由于11月下旬高频数据明显回落,市场对于疫情冲击下月度数据的下行已有预期,最终数据算是一个确认,其对权益和固收的定价影响均不会太大。偏低的数据实际上进一步凸显的系统性的扩内需政策的必要性。第八,从G7货运流量指标来看,11月底是一个拐点,12月后中枢初步抬升。这对应着防疫政策优化虽然对应部分区域数据的波动,但就全国整体来看还是带来了居民半径的扩大,以及经济高频数据的企稳。对市场预期来说,后续更为关键的在于稳增长政策的空间,下一个观测点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
二、经济前瞻
李奇霖(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11月金融数据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