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之城”的淄博样板是什么样子?淄博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上提出的“”发展目标、“强富美优”城市愿景,吹响了打造“实力强、群众富、城市美、生态优”新淄博的奋进号角,展现了在新时代新征程“走在前、开新局”的信心决心。近日,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走进建设“未来之城”第一现场,从基础配套、产业发展、品质民生、城市管理等方面,以深度观察的方式加以报道,解析淄博经开区发展脉动。
“未来之城”从未来走来
◆围绕打造淄博的未来之城、绿色之城、活力之城、产业新城的功能定位,坐拥地利的淄博经开区迎来深层次、全方位、结构性的变革。
12月的阳光洒在孝妇河清澈的水面上,金黄色的芦苇倒影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随着年进入尾声,孝妇河畔的淄博“未来之城”正以日渐清晰的面容,从未来走来。
回看城市发展脉络,作为组群式城市的淄博,长期受制于南北狭长的城市空间,中心城区不突出,辐射力和凝聚力远不及集中式城市。年4月,淄博对功能区进行调整优化,将淄博经开区管理范围由周村区北郊镇调整至主城区南部区域,辖南定镇、傅家镇、沣水镇和南郊管区、双杨管区、罗村管区。
地处张店、周村、淄川三区交界地带,这里曾经是传统工矿产业发展的先行区,随着新旧动能转换创新发展,该区域关停一批涉及水泥、化工、建材等“散、乱、污”企业,形成大量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现如今,承担起了为全市主城“提质增容”的使命。
围绕打造淄博的未来之城、绿色之城、活力之城、产业新城的功能定位,坐拥地利的淄博经开区迎来深层次、全方位、结构性的变革。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多年的中国城市化历程,会发现每一波明星城市的崛起,自身区位的“地利”很重要,踩准了时代节拍的“天时”更为重要。
作为淄博拥河发展、城市功能布局的核心区域,淄博经开区还链接省会经济圈、济淄一体化、齐鲁科创大走廊等一系列省市重大战略。根据规划,淄博经开区将重点发展环境友好型的先进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以及高端服务业,打造老工矿区转型升级先行区、“四强”产业主要承载区、现代城市形态示范区,成为有效链接主城区提质增容和产业支撑的崭新区域。
国际顶级咨询团队参与规划、“饱和式”开发模式、“”发展思路等厚积薄发的顶层设计,让这片存在于三个区交界的热土,在不断焕新中迎来“逆生长”。不过,这样的“逆生长”并没有将产业凌驾于一切,而是在充分规划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基础配套、品质民生、城市管理等综合功能,这也高度契合了建设“实力强、群众富、城市美、生态优”新淄博的城市愿景。
以“强富美优”为城市愿景,淄博经开区版“”发展目标也于近日落地:用3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主导产业聚链成势、塑形铸魂,“未来之城”建设有颜有质、打造成为区域服务业新高地,力争进入全省开发区前50名;用5年左右的时间,一体推进三大主导产业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蓬勃发展,城市能级大幅提升,力争进入全省开发区前30名;用1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未来之城”,在全国、全省中有影响力、辐射力,在全市产业发展、城市功能中成为全市重要的“极点”,跻身山东经开区第一方阵。
天时地利加持下,“未来之城”从未来走来:“九横十三纵”路网体系建设基本完成,全域公园城市成效初显,财政投入“变现”为更多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民生资源由紧平衡向优供给、由保基本向高品质转变。
无论有什么样的天时地利,人永远都是最关键的因素。有人把一手好牌打烂,也有人把一盘死棋走活。淄博经开区高歌猛进的背后,离不开干事创业的队伍。
大干快上,经开作为。9月4日,建筑面积平方米的淄博经开区北方医疗器械产业城项目一期东区A座封顶,比原定施工工期提前15天;3天后,该项目一期西区3个单体提前30天封顶……园区建设速度一次次被刷新,在淄博经开区其他产业园区陆续上演。
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等不起也慢不得,唯有“快”字当头,才能实现弯道超车。
10月11日,年淄博市(经开区)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活动暨科创制造示范园区集群开工仪式上,企业家再次成为舞台的主角。梅卡曼德(北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魏立龙表示,落户淄博经开区后,还要将上下游合作伙伴引入园区,“打造具备完整产业链的世界级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这样的归属感,引来了现场企业家的强烈共鸣。
以商招商的环境,在淄博经开区已厚积成势。
即将过去的年,淄博经开区干事创业的氛围浓厚,招商引资工作成绩异常抢眼:今年1-10月份,新引进市外投资过亿元项目21个,年度目标完成率.7%,资金到位率19%;累计到位省外资金29.8亿元,年度目标完成率.2%;预计全年新引进过亿元项目28个,年度目标完成率%;累计到位省外资金38亿元,年度目标完成率%……全面起势的淄博经开区,进步的势头在全市各经济指标中也有所体现:3项增速排名全市前3,6项超全市平均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预计列全市第1位。
十年大计已绘就,“未来之城”的兑现,重在一张蓝图干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经过两年多的奋斗,淄博经开区的党员干部更有奔头也更有劲头了。12月上旬的淄博经开区工作务虚会,从抓谋划、抓落实、带队伍三个方面,就如何解决“干什么”“怎么干”“如何保障”的问题,对党员干部能力素质提升提出了具体要求,并要求各级各部门尽快拿出年全区和分管领域的工作清单,设置科学合理的工作目标……一批又一批建设者在这片热土上接过“施工图”,书写新的传奇,见证新的历史。
“未来之城”,正从未来走来。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王继洋
用品质民生的金刚钻
撬动“未来之城”的瓷器活
◆有了“金刚钻”,才能干得了“瓷器活”。打造未来之城,淄博经开区用“提升医疗”和“扩优教育”两条腿走好品质民生之路,思路清晰,路径明确,步伐稳健。
经济开发区作为城市的功能区,“功能不全”是过去很多地方的通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今的淄博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淄博经开区”),正处在面向未来、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此刻,它正以品质民生突破“功能”局限,建设“未来之城”,以群众满意为导向,把改善民生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的和动力,用一项项惠民暖政,让幸福握在百姓手中、落到实处。
“医联体”提升医疗“真功夫”
“你看这医院都没见过……”
“他们的科室是这样布置的……”
“挺先进的,以后看病就医放心多了……”
最近一段时间,淄博经开区的各村村民可算是“开了眼界”,他们在“市民看病有良医变化”开放日活动中,参观了辖区医院(医院),随着一路参观不绝于耳的赞叹声,该区唯一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于医院呈现在众人眼前。而在此之前,淄博经开区的医疗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随着淄博经开区这座“未来之城”的“南迁”,辖区内人口增至27万,直逼30万大关的服务人口,让此地原来的3家镇卫生院以及1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无法满足剧增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跨区诊疗,医院就诊”在老百姓的就医过程中更是屡见不鲜。
如何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资源和更完善的诊疗服务,破解“看病不出区,患者少跑腿”的命题,淄博经开区自有一套解题逻辑。
“老百姓跨区域就医,医院看不好病,归根结底,是基层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薄弱,服务能力有限,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等专业机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不健全,诊疗水平不高。”11月16日,南部生态产业新城发展中心卫生健康事业部主任路中卫告诉记者。
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年年初,淄博市委常委、秘书长,淄博经开区工委书记袁良在全区工作动员大会上为现有医疗卫生水平实现新突破指明了方向:依托现有北大医疗,发挥资源链接和机制灵活优势,引进高端医疗服务资源,提升区域服务层级;乡镇卫生院利用区域医疗资源,做实医联体、医共体,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水平,拓展康养服务功能,实现镇级层面的医养结合、康养结合。
经过半年的缜密部署,今年盛夏,一场医疗提档升级的“突围战”在淄博经开区拉开序幕。
整体医疗水平不高,那就强强联合。
由此,今年8月3日,淄博经开医院创新合作模式,医院正医院挂牌;13日,《淄博经开区医联体建设工作方案》正式发布,事关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的全链条改革的号角正式吹响。
现有医疗资源不足,那就招才引智。
因而,9月30日,医院(医院)与山东中医院建立医联体合作并正式成立,开启了淄博经开区医疗卫生事业全面提速提质的新篇章。
引入高端医疗资源、提升区域医疗服务水平、打造经开区医疗服务新高地,在淄博经开区决策者眼中,“医联体”是建设高品质“未来之城”的需要,也是群众“病有良医”的载体和途径。
由医院(医院)“牵手”沣水中心卫生院、南定镇卫生院、傅家镇卫生院3家镇卫生院,基层医疗机构参与建设医联体,成立医疗质控、院感管理、技术帮扶等11个工作组,实现医联体内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推进分级诊疗,全面提升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在此基础上,医院与山东中医院签订了中医医联体合作协议,引进山东中医药大学多名中医专家,建设淄博经开区共享中药智能配送中心,全面提升淄博经开区中医药服务能力。
“原先傅家镇卫生院服务人口只有3万人,现在激增到13万人,而随着医疗硬件设施、服务质量、技术水平的不断升级,我相信卫生院不日也能更好地服务如此庞大的人群。”傅家镇副镇长李芳此前在参观了医院(医院)时感慨道。
随着“医联体”发挥实效,镇卫生院改扩建,配备健康大巴,筹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名医师到村卫生室坐诊、巡诊……在这一系列“微操”之下,淄博经开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显著提升。
“根据淄博经开区的规划,接下来,这里将以医院(医院)为依托,继续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为支撑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路中卫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淄博经开区医疗资源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能够得以解决,更多患者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中能真正受益。
而在记者看来,在淄博各区县大力塑造优化营商环境当下,淄博经开区提升医疗公共服务配套,无疑是最实惠的前期投资。
“集团式”加厚教育“硬底板”
如果说提升医疗公共服务配套是最实惠的前期投资,那么淄博经开区今年在教育上的“大动作”可以说是最明智的“未来支出”。
今年暑假,山东淄博经开区实验学校小学课程部主任高扬与其他名老师没有“享受一番”闲暇,他们在8月17日参加完山东山大基础教育集团针对义务教育“新课标”的线上培训后,又马不停蹄地开始着手新学期课程的准备工作。
“今年暑假真的‘别具一格’,也让人耳目一新,包括我在内的众多老师都受益匪浅。”高扬连用三个成语来表达对今年淄博经开区教育变化的感受。
教育是国之大计、民生之基。在淄博经开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鉴看来,“对教育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对教育多大的投入都值得”。打造全市教育高品质发展新高地,是淄博经开区对未来城市发展的前瞻性思考,也是淄博经开区高质量落实“”发展思路,全力打造“未来之城”极其关键和重要的一环。
当下,淄博经开区思路已经很明确,就是通过引入国内高端的教育集团来代管中小学校,以此来迅速提升该区的教育水平。而要实现全市教育高品质发展新高地的目标,当前最为紧迫的是切实用好市十七中这块牌子,提高师资力量,增加优质高中教育。
明确了民生社会事业的发展思路,城市功能的提升才会更快。
为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升区域教育吸引力,8月11日,山东山大基础教育集团与淄博经开区签署了区域办学品质提升合作协议,淄博经开区实验学校等3所学校被授予“山东山大基础教育集团联盟学校”。
“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们可以借助山东山大基础教育集团的各类优势资源,来推动学校教育质量与办学品质实现质的飞跃和提升。”淄博经开区实验学校副校长刘雪锋说,除了学术指导和培训研讨,双方还将通过课程构建、跟岗实践等形式加强交流合作。
自今年7月初,淄博经开区便启动了山大基础教育集团——淄博经开区“区域教育整体提升”项目,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途径,淄博经开区开展了包括入校调研、学校课程规划指导、教研转型、读书交流等主题的12期活动,辐射带动达余人次,探索集团化办学,南定小学与聂村学校结对共建,开创办学新模式。
而更早的,早在6月7日,双方就已签订了《基础教育深度合作意向书》。6月15日,山东山大基础教育集团山大附中校长、山大教育集团总校长赵勇带队到淄博经开区考察,双方就合作事宜进行深入座谈交流。
站在新的起点上,淄博经开区在“产城融合”的理念下,以“奋进之笔”疾书教育答卷,奋力建设教育未来之城。
“今年以来,淄博经开区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加快新改扩建学校进度,陆续开工建设十余所中小学、幼儿园,保证学位供给,不断改善提升学校办学条件。目前,淄博第十七中学新校区已开工建设,考工路小学(暂用名)、城南小学(暂用名)、城南中学(暂用名)等多所中小学项目均已启动。”日前,淄博经开区工委副书记刘教武向记者介绍。
此外,提高公办幼儿园学位供给,推进义务教育学校薄弱环节改造提升工作,对农村5所义务教育学校名学生进行午餐补助,积极打造“互联网+教育”新生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中小学校长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为注入教育高质量发展“活水源”……淄博经开区对教育事业频频出手,筑牢教育高质量发展根基。
而作为产业新城,淄博经开区内企业众多,为给企业订单式培养人才,助力辖区企业发展,淄博经开区将深化产学融合、校企融合,与山东铝业职业学院联合办学,建设职业学校,争创国家重点中专,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机制。
有了“金刚钻”,才能干得了“瓷器活”。打造未来之城,淄博经开区用“提升医疗”和“扩优教育”两条腿走好品质民生之路,思路清晰,路径明确,步伐稳健。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孙良栋蒲泫奇通讯员陈晓艳
“未来之城”对幸福的新注脚
◆通过一件件民生小事、民生实事的落地落实,不断为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加码。当一节节标着“幸福”字样的“生活车厢”,在淄博经开区组成“快车”加速出发,“未来之城”的模样便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幸福是什么?或家庭和睦,或健康平安,不一而足。
对一个城市而言,幸福就是街头巷尾的车水马龙,幸福就是老百姓脸上时刻洋溢的笑容,幸福更是那夜晚温暖如春的万家灯火。
加强民生服务保障,提升社会基层治理水平,淄博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淄博经开区”),通过一件件民生小事、民生实事的落地落实,不断为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加码,不断为“幸福”注入新的阐释,让这座“未来之城”成为“幸福之城”。
他们说:“幸福就是养老吃饭不花钱!”
养老是一篇大文章,也是淄博经开区必须面对的大问题。“未来之城”并非空有其名,养老配套如何布局,建设什么样模式的养老机构,引领经济的产业发展,淄博经开区都在提前考虑。
衣食住行,皆有颐养,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这是淄博经开区对辖区内5.8万老年人的庄重承诺。
“每天的饭菜都不重样,而且很对我们的口味,现在不用花一分钱就能吃饱、吃好,这个食堂办得真不错。”
“年纪大了,有时候锅碗瓢盆拿不动,做饭很困难,能在村里吃上热乎饭真是好。”
日前,淄博经开区沣水镇张二村长者食堂内饭菜飘香,众多80岁以上高龄的老年人一边唠着家常嗑,一边享用着色香味美的午餐,幸福满足的笑容一直洋溢在脸上。
沣水镇做过这样一个统计:全镇常住人口3.2万余人,60岁以上余人,80岁以上余人,老年人占比达到25%。让老人吃上一口热乎饭就成为了镇党委政府的“挂心事”。
“今年来,沣水镇积极破解老龄化进程中农村老年人做饭难题,将长者食堂建设作为沣水镇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积极推动建设17处长者食堂,实施‘全域建设长者食堂’民生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探索适合沣水实际的农村养老新模式。”沣水镇党委书记张光敏说。
小食堂解决养老大问题。如今,长者食堂已在沣水镇遍地开花,各式养老服务也已在淄博经开区温暖着老人们。
“我们正在与淄博市规划信息中心对接,筹备编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专项规划未纳入当地国土空间规划;朝阳社区、宇峰社区、五公里、盛世康城、陶瓷城社区等城市日间照料中心正在装修建设中;宋家养老院即将完工,南定敬老院完成提升改造。”淄博经开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梁金华说,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先行。目前淄博经开区共有10家养老机构、5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7家农村幸福院和22家长者食堂,3处镇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
就在今年5月份,淄博市首家长者洗衣房落地淄博经开区傅家镇耿家村,全村多位70岁以上的老年人洗衣问题有了着落。
而在高标准推进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中,淄博经开区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建立居家上门服务长效机制,引导专业照料护理服务向家庭辐射延伸,按照每户0元标准,“一户一策”为半失能、失能经济困难老年人进行适老化和智能化改造动态,满足经济困难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目前已完成户信息化、适老化改造建设任务。此外,淄博经开区按照每月元的标准对60周岁以上的半失能、失能老年人提供助餐、助医、助洁、助浴、助急、助行“六助”居家上门服务,兜底养老长效服务。”
“未来之城”养老就要事无巨细。
未来,淄博经开区将继续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加快7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进度,全力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生活圈”。同时,积极探索“中央厨房+配餐点”“长者食堂+就餐服务点”等模式,提升居家养老床位服务质量,加快推进全区养老服务全覆盖、服务标准大提升。
他们说:“幸福就是残疾人也能正常就业!”
除了老年人的晚年幸福生活,淄博经开区还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