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杰
严寒酷暑、起早贪黑,这是他们的工作节奏;灰尘扑面、异味扑鼻,这是他们的工作环境;标准严格、一丝不苟,这是他们的工作态度……他们就是城市“美容师”——环卫人,他们的辛苦工作为城市的正常运转贡献着力量。
一直以来,天桥区环卫管护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围绕道路保洁、公共卫生间管理、生活垃圾分类、环卫设施建设、生活垃圾清运等主责主业,用“绣花功夫和工匠精神”全面提升全区环境卫生水平。
道路保洁插上“科技翅膀”
细心雕琢城市之美
每天一大早,城市的大街小巷就有环卫工人忙碌的身影。他们默默坚守岗位,守护着家园的洁净与幸福。为切实做好道路保洁工作,中心积极调整工作思路,从全区环卫一盘棋、共治共享的理念出发,破旧立新,打破思维惯性,年建立了“双向打破、双重管理、双向考核”的“三双”综合保洁管理体系。
年初,中心正式启动了智慧化指挥平台,依托北斗导航、运用“互联网+”将区域环卫工作智能化,涵盖环卫人员车辆、环卫设施的监管考核和调度指挥及油料监控等功能,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促使标准化保洁成为了常态,实现了精细化管理。
重面子更重里子
公共卫生间“内外兼修”
“收拾得很亮堂干净,也没闻到什么异味,上个厕所更像是一种享受。”在济洛路附近,市民对公共卫生间连连点赞。与传统印象里的公厕不同,如今经过精心维护的公共卫生间“颜值”颇高,整洁的地面、崭新的设施、宽敞的环境给了市民愉悦的感觉。
在天桥,这样的公厕随处可见。近年来,该区深入开展公共卫生间精细化保洁,按照“定人定岗、按时开放、便民服务”的原则,采取公共卫生间标准统一、流程顺畅、作业规范的工作模式,有效落实清洗、消毒、除尘等流程,加强公共卫生间设施维护,每日检查设施运行情况并记录。疫情防控期间,严格落实“场所码”扫码工作,根据使用情况增加消杀频次,做到实时保洁、随脏随保,最大限度阻断病毒传播渠道,全力以赴保障市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垃圾分类分出“绿色时尚”
打造闭环式可回收物收运体系
从垃圾分类“小切口”入手,做好人居环境“大文章”。
去年以来,中心在药山、北园、南村、北村、无影山和制锦市街道陆续启动推广“两网融合”进社区项目,闭环式的可回收物收运体系正在形成。
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天桥区严格落实“双组长”工作责任制,定期召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议,建立了“X”工作机制和“准、勤、净、全、广、实、严、行”八字工作标准全面引领工作开展,积极开展“跟着垃圾去旅行”“小手拉大手”“六进”宣教引导等活动,不断丰富和优化宣传形式、宣传内容,不断完善设施、体系建设。
截至年6月底,全区已建成密闭式投放房处,智能式分类设施4处,全区垃圾分类设施设备已基本完善。同时,在街道垃圾中转站建立厨余垃圾驳接点,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系统,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
垃圾清运日产日清
确保城市“颜值”在线
天桥是生活垃圾转运“大户”,日均生活垃圾转运量余吨。为切实做好垃圾清运工作,除实施中转站设施改造工程外,年中心购置勾臂车6部、压缩车8部、垃圾压缩箱2个,用以替换故障率高的老旧设备、增加清运力量。同时根据全区垃圾清运工作实际,建立完善垃圾收集、转运体系,科学合理排班,增加垃圾清运工作频次,确保每日垃圾都能够及时、快速清运。
特别是疫情期间,为确保全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全体驾驶员服从统一安排,克服家庭、生活、出行等种种困难,在中心集中居住、办公,圆满完成了日常清运工作及管控区、封控区、防范区的保障工作,为全区抗击疫情贡献了环卫力量。
紧抓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环卫保障“硬实力”
按照济南市城管局《关于年我市公共卫生间与城管驿站建设改造工作任务的通知》的有关要求,区环管中心积极克服资金不足、缺乏建设用地的困难,立足“城市美学”,开展公共卫生间新建、改造工作,切实为群众提供良好的如厕环境。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垃圾中转站的改造维修力度,全面提升垃圾转运站管理水平。
下一步,天桥区环卫管护服务中心将强化使命担当,在推动天桥环卫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力,不断开创环卫工作新局面,取得新成就,做出新贡献,为全面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凝聚强大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