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农村进入现代化以后,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也加快,大量的农村人口开始转移城镇,再加上资源分配不均匀、发展不平衡等因素也加快了农村人口流失的速度。深入观察的话,在我国西部地区,人口流失非常严重,一些村庄已经凋敝,常住人口越来越少,当地村民大部分都在集镇和县城居住生活。因为这些地方的资源分配不合理,许多农村家庭为了孩子的教育只能去周边集镇买房生活。从此脱离了农业生产。
另外,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农村也是如此,由于人为的因素,一些父母觉得城里的资源会比农村好,便计划着让子女去城里读书,攒够钱之后就在城里置业安家,从此脱离了农业户口,成为了城镇居民。面对农村发展失衡、人口流失和空心化等问题,我国不得不对未来的发展做出远景规划。对于村庄今后的发展也提出了一项新要求。
在“十四五”规划期间,我国已经发布文件要求各地区要加快完成村庄的分类工作,顺应每个村庄的发展规划和演变趋势,科学确定村庄具体要怎么分类,在管辖区域内细分各村的分类标准,对于哪些村庄要继续做大,进行集聚提升、哪些村庄需要继续保留,哪些村庄即将消失都要做好心里有数。
为管辖区域内的每一个村庄确定今后的发展方案。并且也要把每一个村庄定位好,充分做好规划,在今后根据不同类型的村庄采取不同的发展措施。
另外,据了解,除了加快做好村庄分类工作,确定发展定位之外,有些村庄也会顺应发展,通过分类规划后也会面临搬迁,村民也无法避免,具体有哪些村庄呢?
一:自然条件已经不再适宜人类长期定居生活的村庄
我国地大物博,每个村庄分布的位置也不一样,和城镇周边的村庄相比,在山区农村和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方,现在还是有一些村庄的位置比较特殊,经常遭遇自然灾害。如;频繁发生地震,塌方,泥石流和沙尘暴等重大自然灾害。
如果一个村庄的生产条件十分恶劣,并且也经常发生自然灾害,那么这样的村庄已经不再适合村民居住了。
为了保障大家的生命安全,在村庄分类建设发展的进程中,这类村庄也会落实“生态搬迁”。给村民们重新选址建设安置区,这样才可以避免后续出现重大自然灾害,危及村民的生命安全,对于这样的政策,相信很多生活在自然灾害多发地段的村民也支持。
二:已经被纳入城镇建设规划区的农村
现在的村庄分类工作还提到了“城镇融合类”,城镇和乡村融合发展已经是一种新趋势,尤其是那些邻近城市和集镇的农村,将来也会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被融入到城市规划区。
过去这些年,城镇高速发展的进程中,一些村庄整体纳入城镇建设规划区域,耕地也全部转为城镇建设用地或其他非农用地;而通过规划建设的区域,村庄也变成了城镇社区,村民也变为了城镇市民。
值得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