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掩味技术的研究及产品分析
摘要:本文综述了中药苦味产生的机理及不同掩味方式的优缺点,分析了慈诺本草伴饮的主要成分及功能,阐述了其在现阶段的核心竞争力,展望了其广泛的利用空间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中药掩味环糊精包合技术对比分析
中药历史悠久,疗效显著,但不管是传统的汤剂还是颗粒剂大多具有苦味,味苦是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的重要原因。中药苦味物质大致可分为生物碱类、萜类、黄酮类三类,目前,绝大多数中药制剂是通过添加甜味剂、芳香剂、麻痹剂等矫味剂矫味。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制剂工艺和技术应用于中药掩味领域并发挥了显著效果,如微囊化、固体分散体、环糊精包合、离子交换树脂复合物等。
苦,是中药药性的五味之一,药食的滋味主要是通过口尝而得知。由于药食“入口则知味,入腹则知性”,因此古人很自然地讲滋味与作用联系起来,并用滋味解释药食的作用,这就是最初的“滋味说”。苦味中药在常用中药中所占的比例较高,寒凉药中苦味的中药占比64.8%,在温热和平性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2.7%和38.7%。作为味觉感受,苦很难让人接受,甚至达到一种味觉逆反。尤其是近年口崩片、分散片、速溶片等研发高潮的兴起,使得传统中药制剂中应用苦味掩味技术十分必要。为此,本文依据味觉形成机理,从干扰苦味形成的不同环节将苦味掩味技术的优缺点分析如下。
一、苦味形成机理
现代研究表明,甜、苦、酸、咸、鲜是五种基本味觉,其中苦味是最不受欢迎的,然而大数中药活性成分都是苦味的。因此,一方面要做到让活性成分尽可能不受干扰的保留,同时,制剂的口感味道又能被患者所认可和接受,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和其他味觉一样,苦味是由含有化学物质的液体刺激引起的感觉。味觉的感受器是味蕾,味蕾呈卵圆形,主要由味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味细胞顶部有微绒毛向味孔方向伸展,与唾液接触,细胞基部有神经纤维支配。
味觉的形成机理是:分布于味蕾中味细胞顶部微绒毛上的苦味受体蛋白与溶解在液相中的苦味质结合后活化,经过细胞内信号转导,使味觉细胞膜去极化,继而引发神经细胞突触后兴奋,兴奋性信号沿面神经、舌咽神经或迷走神经进入延髓孤束核,更换神经元到丘脑,最后投射到大脑中央后回最下部的味觉中枢,经过神经中枢的整合最终产生苦味感。目前,苦味掩味技术主要是用各种化学物质针对味觉形成的不同环节进行干预。
二、苦味掩味技术的进展及优缺点分析
基于味觉形成原理的苦味掩味技术主要可分为4种:
1.加入矫味剂是味蕾产生错觉。2.避免苦味药物与味蕾的直接接触。3.可逆和暂时地麻痹味蕾。4.通过与药物竞争苦味受体或阻断向大脑发送苦味信号。
1.添加矫味剂混淆大脑味觉掩盖药物苦味。添加矫味剂掩盖药物苦味的原理主要是依据其它感觉如甜觉、嗅觉在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与苦觉产生的神经冲动在中枢综合后可混淆大脑味觉,从而淡化苦味。
(1)加甜味剂掩盖药物苦味。甜味是人们最喜爱的味觉刺激之一。添加甜味剂,增加对甜味的感应,混淆大脑味觉,能在一定程度上掩盖药物的苦味。
但糖类甜味剂的摄入会引起人体血糖浓度过高,加重糖尿病患者的负担,且糖类甜味剂有较高的热卡,因而人们对服用含有糖类物质特别是营养型甜味剂如蔗糖有所顾忌。
(2)加芳香剂掩盖药物苦味。嗅觉是影响味觉的重要因素,芳香剂是通过嗅觉来达到改善制剂的气味和香味,混淆大脑以达到掩盖苦味的目的。
2.延缓或阻止药物在口腔释放,隔离药物和味蕾的接触以掩盖苦味;
(1)胶浆剂掩盖药物苦味。胶液具有黏稠缓和的性质,能延缓药物的释放,控制药物向味蕾的扩散,从而干扰味蕾对药物的感受,因而能矫味、降低药物的刺激性。胶浆剂主要用于混悬液中,在实现掩味目的的同时,也可实现溶液的增稠和药物的助悬,使药物分散均匀。
(2)加离子交换树脂掩盖药物苦味。离子交换树脂为高分子聚合物,多含有可电离活化的基团,因此可以与离子性药物靠静电作用相互吸附。而且口腔分泌的唾液量较少,离子浓度很低,口服给药时树脂颗粒在口腔中停留时间很短,药物还未来得及解吸附就已经进入胃中,因此可以通过隔离药物与味蕾的接触有效地掩盖药物的苦味
(3)加入掩蔽剂掩盖药物苦味。掩蔽剂在药物冲溶时迅速溶解,与之形成难溶盐,并包围药物颗粒阻止其继续溶解。在常用的药物中有的具有强烈的苦味,有的具有特殊的臭味或异味等,在制剂中须加以处理。对于某些具有强烈苦味的药物,通常采用合成的方法,降低其水中溶解度而减低其苦味。掩蔽法的效果显著优于以大量甜味剂、增稠剂、香精配制的干混悬剂制品。常用的掩蔽剂有鞣酸、甘油、乳酸、柠檬酸、酒石酸等。
(4)包衣工艺掩盖药物苦味。包衣工艺是在固体药物表面包上适宜材料的衣层,利用衣层阻止药物与味蕾的接触,从而掩盖药物的苦味。不适用于中药制剂。
(5)制备包合物包合技术。主要是利用主分子的空间结构将药物分子结构全部或部分包入主分子的分子腔中,阻断药物分子与味蕾的接触,达到掩盖药物苦味和减少药物刺激性的目的。如利用β-环糊精对盐酸黄连素进行包合,从而掩盖其苦味,改善口感;将盐酸雷尼替丁用β-环糊精包裹,既掩盖了其苦味,又可以调节释药速度,再进一步压片或装胶囊后,病人很乐于使用。
(6)制备微囊或微球掩盖药物苦味。微囊、微球化是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为囊膜或成球材料,将药物作囊心物包裹或分散在成球材料中,从而阻断或减少药物与味蕾的接触或接触机会,从而掩盖药物的苦味。如以明胶为囊材,采用单凝聚技术制备的黄连素微囊,解决了由于其苦味而造成的儿童服药不便的难题。但是目前此技术缺乏简单的适用于所有囊心物的包裹方法,技术条件难掌握;不能连续生产;药物释放不稳定。
上述这些技术往往要延长生产时间、增加生产成本。
3.麻痹味觉细胞,提高苦味感受阈值;麻痹味觉细胞,提高苦味感受阈值使用具有局麻作用的掩味剂,暂时性麻痹味蕾上的味觉细胞,提高苦味感受阈值,降低对苦味分子的感受性,达到掩盖苦味的作用。如薄荷脑或薄荷油,可以麻痹味觉细胞,达到掩盖苦味的效果。
但是由于味觉细胞被麻痹,人们在感受其它味觉时也受到了影响,预计发展空间有限。
4.阻止苦味受体与苦味剂的结合,切断信号传导掩盖苦味。苦味阻滞剂主要是通过与苦味剂竞争性地争夺苦味受体,从而阻止苦味受体对苦味剂的感受,实现掩盖苦味剂苦味的目的。起效速度快、几乎适用于所用经口给药的制剂,但目前技术仍不成熟,相关领域研究尚不足以支持其工业化生产。
研究表明,不同作用机理苦味阻止剂的复配两种不同矫味剂的配合使用,其掩味效果与常用的单一矫味剂效果相比,显著增强。例如在胶浆剂中加甜味剂(例如加0.02%糖精钠)可增加胶浆剂的矫味能力;若加0.1%谷氨酸钠(味精)时,可使苦味的滞留时间缩短。慈诺中药伴饮采取环糊精包合技术的同时添加非糖类、低热卡甜味剂,在矫正中药气味、改善中药口感的同时减小中药对肠胃的刺激。
三、慈诺本草伴饮的成分及功能介绍
1.成分:
环糊精(α-环状糊精、β-环状糊精、γ-环状糊精)、结晶果糖、水苏糖、低聚半乳糖、三氯蔗糖、维生素C
2.主要成分功能介绍
(1)环糊精
环糊精作为慈诺本草伴饮的主要成分,无毒、无味,对人体无害,是最为合适的一种药物载体,因此在药物改性上的应用较为广泛,药物通过与环糊精形成包络物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以增强生物利用度,缓解药物对肠胃的刺激,消除某些药物的异味。从使用安全性上看,α-环糊精和γ环糊精在各国无使用量限制,而β-环糊精的添加在安全使用量限制内(世界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规定上限摄取量为5mg/kg/日;欧盟规定的上限为食品重量的0.1%。)
功能及描述
医药领域的应用
功能及应用
(2)结晶果糖:是糖类中化学活性最高的糖,天然存在于蜂蜜及菊芋、菊苣等菊科植物中。果糖甜度高,有水果香味,热值低,在体内代谢比葡萄糖快,易被机体吸收利用,且不依赖胰岛素,对血糖影响小,适用于葡萄糖代谢及肝功能不全的患者补充能量。
(3)水苏糖:水苏糖为功能性低聚糖类,不存在任何依赖性。对人体胃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群有着极明显的增殖作用,能迅速改善人体消化道内环境,调节微生态菌群平衡。
(4)低聚半乳糖:是一种来源于动物乳汁中的非人工合成的低聚糖,它具有低聚糖的一般特性,具有很好的双歧杆菌增殖活性,是一种优质的益生元。在国际公认的三大益生元中,低聚半乳糖是唯一存在于母乳中并且能够同时被人体肠内8大有益菌所利用的低聚糖,被誉为“黄金益生元”。
(5)三氯蔗糖:是一种甜味剂,在人体内不参与代谢,不被人体吸收,热量值为零,可供肥胖、心血管病和糖尿病患者食用。另外,三氯蔗糖不被龋齿病菌利用,不会引起龋齿,也不会提高血糖和胰岛素浓度。是一种适合消费者健康要求的甜味剂。
(6)维生素C:维生素C是人体需要量最大的一种维生素,可以促进骨胶原的生物合成,利于组织创伤口的更快愈合;促进氨基酸中酪氨酸和色氨酸的代谢,延长肌体寿命;改善铁、钙和叶酸的利用;改善脂肪和类脂特别是胆固醇的代谢,预防心血管疾病;促进牙齿和骨骼的生长,防止牙床出血,防止关节痛、腰腿痛;增强肌体对外界环境的抗应激能力和免疫力。
4.小结
综上所述,基于味觉形成原理的四种苦味掩味技术各有利弊。这些改善口感的途径较适用于成分相对单一的口服固体制剂、化学药等,多数情况下不适用于中药制剂的矫味。
慈诺本草伴饮采取环糊精包合技术的同时添加非糖类、低热卡甜味剂,是两种矫味技术的联合,其优点如下:
(1)安全无毒,使用方便。
(2)解决了单纯添加矫味剂的矫味技术不能掩盖中药不良口感的问题。
(3)3种环糊精的联合使用,避免了单一环糊精包合效率不高的问题。包合技术不影响中药制剂药效。
(4)加入的矫味剂在体内新陈代谢均不需要胰岛素参与,不会使血糖值升高。糖尿病人也可以放心服用。
(5)矫味的同时改善人体消化道内环境,调节微生态菌群平衡。
(6)本工艺可工业化生产,避免了采用过分高昂成本的设备或工艺。
四利用空间及发展前景
人们希望能够得到药效好、口感佳且服用方便的产品,来提高生活质量,满足身心需求。因此,有效掩盖药物苦味,提高产品质量,已经越来越多地被药学界人士所重视。
许多药物如生物碱类和抗生素类具有强烈的苦味,这些药物在口服时常是患者引起呕吐反应,很难保证治疗的顺序进行。而具有良好口味的药物制剂不但具有良好的顺应性、治疗价值和更多的适用人群,而且能赋予制药企业丰厚的经济利润和市场信誉。因此掩盖苦味技术在药剂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五总结
千百年来,人们总是以“良药苦口利于病”来鼓励患者。然而限制中药应用的最大障碍便是“良药苦口”这句古言,当前,实现“良药不再苦口”便成为发展中药制剂的必经之路。在保证中药制剂作用效果不受影响的前提下,通过简单安全以及经济可行的实验方法,有效改善口感,实现“良药不再苦口”,甚至“良药良味”,将是十分迫切且必要的,这对于提高中药在用药市场的使用比例,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善中药制剂不良声誉,满足人们防病治病的健康理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更多矫味剂及矫味技术的发现、开发和应用,中药制剂也会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这对于中药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都有着积极的作用。让中药能够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下去,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真正做到“喝药像喝咖啡一样简单可口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