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丈量城市,作者1/6图片工作室
丈量城市.
世界看得见,我们只看图说话
文
李海涛摄影
李忠崔曦李海涛
分析图
李民设计
王冰
关键词:
城市更新
产城融合
港口改造
城市产业
城市战略
环境整治
国家:英国
区位:伦敦
城市面积:约平方千米(都会区)
城市人口:约万(年)
特色:港口更新带动城市转型
01
从航运中心到金融中心
MEASURETHEWORLD
伦敦是众所皆知的全球金融中心,如果我们再追问一句,伦敦哪类金融最强?
答案是——海事金融*。
*海事金融:海事相关的信贷、仲裁、保险、期货及衍生产品等。
▼伦敦金融城
没有大港口的伦敦,为何海事金融会是强项呢?
这要从伦敦航运业兴衰导致的大更新说起。作为「泰晤士河上的明珠」,伦敦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航运业、造船业在全球的主导地位已持续了一个多世纪,与海相关的服务业发展已很成熟。
▼藏在伦敦金融城内的波罗的海交易所,其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掌握着全球航运业的走势
同时,也造就出当时世界最大的道克兰港区(超过8个港口,约14平方公里),为城市提供了数十万个工作岗位。
▼道克兰港区范围示意
但作为河口型港的伦敦,河道的先天限制条件,决定了它将无法承载越来越大的集装箱货轮。因此,港口不断向远离伦敦的入海口迁移。
▼伦敦港口向入海口迁移示意
至年,伦敦失去与航运业相关的15万个工作岗位,道克兰港区的港口纷纷关闭。此后,道克兰港区借助更新,推动产业进入「脱实向虚」的赛道,而曾经的港区变身为金丝雀码头、伦敦塔桥城、伦敦国际区等一代又一代的金融区。
▼第二商务区金丝雀码头
▼第三商务区伦敦塔桥城
全球科创城市排名中,伦敦仅次于硅谷排名第二,金融科技成为创新核心,相关公司超过家,其中道克兰港区最为集中。
▼金丝雀码头东侧的伍德码头,「专攻」科技金融业
道克兰港区更新过程长达半个多世纪,从空间更新到产业更新,积累了许多经验,可谓是产城融合代表。下面,我们将一起走入道克兰港区更新大历史,一探城市更新之道。
内外交困,港区衰落
(20世纪中后期)
19世纪,海上贸易的繁荣,带动英国造船业高速增长(产出全球80%远洋船只)。20世纪初,英国最大自治港口经营组织——伦敦港务局(PLA)成立,负责道克兰港区的发展。
▼年代繁荣的道克兰港区
然而,随着全球制造业中心移向亚洲,及无法停靠巨型货轮的硬伤,道克兰港区业务开始下滑。
▼道克兰港区不断扩张,但无法承载航运新玩家——集装箱货轮
雪上加霜的是,奉行自由竞争理念的保守党连续执政,逐渐废除航运业的补贴政策,这给了其它不断加码航运利好政策的国家发展机遇,从而引发了英国大规模的船队移籍别国事件。伦敦航运业受到重创,道克兰港区由盛转衰。
貌合神离,更新失败
(20世纪60—80年代初)
年代,正值伦敦大建卫星城,纾解内城人口的年代。人财两空的道克兰港区,一跃成为伦敦「无人区」的代表。
▼年代末,道克兰港区的港口纷纷关闭,人去「港」空
年代,随着城市发展重心逐渐回归内城,道克兰港区进入大更新时代。
由政府、港区、商业机构联合的道克兰港联合委员会成立,负责港区更新。年,港区更新以失败告终,区域内居民只剩更新前的一半,50%以上的土地处于废弃状态,实际获得开发权的土地还不足0.5平方公里。
▼年代,大规模更新的道克兰港区
归其原因如下:
城市规划仍将港区定义为工业区,试图通过推动建设大量廉租房留住失业工人;
港口方坚信航运业衰败只是行业波动,不但没放弃港口土地,反而进行扩建;
而商业机构拿到为数不多的土地后,推行「大拆大填」,希望通过土地增值获得回报。
深谋远虑,更新再出发
(20世纪80—90年代)
年代末,随着《内城地区法》颁布,以及撒切尔执政后(年)一系列的自由主义改革,金融服务业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伦敦金融城崛起。
▼撒切尔的一系列改革,成就了金融城
另一方面,撒切尔大力削弱政府干预市场的方针,导致负责城市规划的部门被撤销,伦敦进入「规划死亡」阶段。年,只有土地收储、开发权,没有规划权的伦敦码头区开发公司(简称:LDDC),接过道克兰港区再更新重任。
▼伦敦码头区开发公司(简称:LDDC)
LDDC深知港区开发期会长达15-20年(卫星城周期),期间会经历各类不确定性,制定战略发展框架比宏大的规划更有意义。LDDC制定了详细的发展框架,把控企业参与更新的方向要符合大战略,其身份也从开发者向管理运营者转变。
02
更新留特色,港口聚共识
MEASURETHEWORLD
伦敦的发展重归内城,
使金融城、伦敦西区等老城区
成为全民